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雍齿先封
玉齿粲然笑
凿齿
凿齿尺牍
词典
屐齿
齿牙
齿发
皓齿
生齿
没齿
唇齿
切齿
齿颊
石齿
齿齿
典故
雍齿先封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雍齿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例句

丁公遽戮,雍齿先封。 李瀚 蒙求

典故
玉齿粲然笑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古风五十九首〉
〈古风五十九首〉其五:「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粲然忽自哂】,授以鍊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典故
相关人物
后羿
 
凿齿


《淮南子》卷八《本经训》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东汉·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

例句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李白 北上行

典故
凿齿尺牍

相关人物
凿齿


《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晋·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例句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屐齿(屐齒)  拼音:jī chǐ
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唐。白居易 野行诗:「草润衫襟重,沙乾屐齿轻。」
《國語辭典》:齿牙(齒牙)  拼音:chǐ yá
1.牙齿。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2.言语、文辞。金。元好问 中州集后诗:「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
《國語辭典》:齿发(齒髮)  拼音:chǐ fǎ
牙齿与头发。三国魏。缪袭〈挽歌〉诗:「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当堕。」唐。白居易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诗:「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
《國語辭典》:皓齿(皓齒)  拼音:hào chǐ
牙齿洁白美丽。《文选。曹植。洛神赋》:「云髻峨峨,脩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分類:洁白牙齿
《國語辭典》:皓齿朱唇(皓齒朱脣)  拼音:hào chǐ zhū chún
白齿红唇。形容女子容貌美丽。《金瓶梅》第一二回:「每日和孟玉楼两个,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无一日不走在大门首倚门而望,等到黄昏时分。」
《國語辭典》:生齿(生齒)  拼音:shēng chǐ
古时以婴儿长出乳齿后才登入户籍,故后用以指人口。《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红楼梦》第二回:「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國語辭典》:没齿(沒齒)  拼音:mò chǐ
终身、永远。《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守节没齿,忠莫至焉。」
《國語辭典》:唇齿(脣齒)  拼音: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國語辭典》:切齿(切齒)  拼音:qiè chǐ
咬紧牙齿,牙齿相互摩擦。形容十分痛恨。《三国演义》第五回:「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红楼梦》第九七回:「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的。」
《漢語大詞典》:齿颊(齒頰)
(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漢語大詞典》:石齿(石齒)
齿状的石头。亦指山石间的水流。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宋 杨泽民 《满庭芳》词:“一径幽通邃竹,松风漱、石齿溅溅。” 金 元好问 《少室南原》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 元 张可久 《凭栏人·白云炼师山居》曲:“丹气溶溶生紫烟,石齿泠泠鸣玉泉。” 清 刘大櫆 《菉溪书屋图记》:“按其图,则修竹万竿,而千寻之老木间厕其中,其下怪石林立,溪流自石齿间縈紆漩洑。”
《漢語大詞典》:齿齿(齒齒)
(1).排列如齿状。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觉杖粗如五斗囊,凌空翕飞,潜捫之,鳞甲齿齿焉。” 林纾 《记超山梅花》:“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
(2).比喻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明 徐渭 《问军中之系于国用》诗:“緜延值盛 明 ,仕版颇齿齿。先人秉鱼须,联蝉及诸季。”
《漢語大詞典》:凿齿(鑿齒)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