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81,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卧鼓
鼓缶
鼓盆
布鼓
万鼓
鼓笳
鼓乐
鼓鬣
粥鼓
鼓响
鱼鼓
大鼓
鼓柁
二鼓
谯鼓
《漢語大詞典》:卧鼓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李贤 注:“卧犹息也。” 北周 庾信 《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 唐 钱起 《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漢語大詞典》:鼓缶
(1).敲奏一种瓦质乐器。《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管库隶臣,呵强 秦 使鼓缶。”
(2).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孙楚 《庄周赞》:“ 庄周 旷荡,高才英雋,本道根贞,归於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懽,慢弔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荀奉倩 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萧瑟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遥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分類:乐器
《國語辭典》:鼓盆  拼音:gǔ pén
庄子的妻子过世,惠子前往吊唁,见庄子敲击瓦盆而歌之。典出《庄子。至乐》。后比喻妻死。明。朱权《荆钗记》第四三出:「他鼓盆已久,未有夫人,央我去说亲。」
分類:瓦罐罐子
《漢語大詞典》:布鼓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 唐 李商隐 《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已光销;抱布鼓以诣 雷门 ,忽然声寝。”
分類:浅陋陋之
《骈字类编》:万鼓(万鼓)
高适塞下曲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攒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千钟万鼓咽耳喧 杂啾□沸篪埙
《漢語大詞典》:鼓笳
鼓和笳。两种乐器,为出行时的仪仗。 元 虞集 《城东观杏花》诗:“絶胜 羊傅 襄阳 道,归骑西风拥鼓笳。”
《國語辭典》:鼓乐(鼓樂)  拼音:gǔ yuè
1.以吹打乐器为主的音乐概称。
2.泛指音乐或乐队。《水浒传》第五回:「小喽啰把鼓乐就厅前擂将起来。」
3.弹奏乐器。《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
4.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盛行于湖南部分地区,有纯乐器演奏,亦有加上唱腔的。演奏时八人一班,称为「八仙」。所用乐器有唢呐、二胡、竹胡、鼓、镲、云钻等。
《骈字类编》:鼓鬣(鼓鬣)
张恊七命鼓鬣风生怒目电瞛
《漢語大詞典》:粥鼓
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 灊山道人 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宋 范成大 《华山寺》诗:“魂清骨冷不成眠,彻晓跏趺听粥鼓。”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茫茫寄眼虫天外,已听云堂粥鼓声。”
分類:僧寺击鼓
《漢語大詞典》:鼓响(鼓響)
鼓声。初学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文》:“明珠还耻其价,能使业门之下,鼓响独传,雍祀之傍,簫声犹在。” 宋 范成大 《复作耳鸣》诗之一:“梦中鼓响生千偈,觉后舂声失百非。”
分類:鼓声
《國語辭典》:鱼鼓(魚鼓)  拼音:yú gǔ
1.木鱼,寺中用以诵经或报时、聚食时用。宋。薛季宣〈雨后忆龙翔寺〉诗:「菱歌面面来鱼鼓,灯火层层到客舟。」宋。陆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寺〉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2.一种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國語辭典》:大鼓  拼音:dà gǔ
1.一种曲艺。以韵文演唱故事,其间夹有说白,常有三弦、板鼓及响板伴奏。流行很广,遍及全国。常与地区方言、曲调相结合,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
2.乐器名:(1)中式大鼓,木制鼓框,中部略宽,成桶型。两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径约一百公分,两面皆可击打。演奏时,悬在木制的三脚架上,用于戏曲、歌舞或独奏。(2)西式大鼓,构造和小鼓一样,体积较大,无响弦装置,直径约四十公分。鼓槌以毡毛、毛片、布或皮革包扎而成。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于鼓架上。原只用于军乐中,后来才用于管弦乐上。
《國語辭典》:大鼓书(大鼓書)  拼音:dà gǔ shū
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打鼓说书」条。
《漢語大詞典》:鼓柁
亦作“ 鼓柂 ”。 摇动船舵。谓泛舟。 晋 庾阐 《扬都赋》:“其中则有龙坻华屋,晨鳧之舸。青雀飞艫,艅艎鼓柂。” 元 郑元祐 《渔庄》诗:“争如顾循读书倦,馺沓浪花宵鼓柁。” 明 王世贞 《癸酉冬余迁岭右阻大风江上》诗:“我自鼓柁 吴淞 边,君亦西归渡 沅川 。”
分類:摇动泛舟
《漢語大詞典》:二鼓
二更天。 宋 王明清 《恽麈后录》卷一:“夜漏已二鼓五筹,众前奏丐罢,始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漏下二鼓,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
分類:亥时
《漢語大詞典》:谯鼓(譙鼓)
谯楼更鼓。 宋 陆游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鼕鼕默数严譙鼓,耿耿独看幽窗灯。” 明 叶宪祖 《金翠寒衣记》第一折:“断送人譙鼓三更侧。”
分類:谯楼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