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愚暗
亦作“ 愚闇 ”。亦作“ 愚黯 ”。
(1).愚钝而不明事理。《荀子·成相》:“请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堕贤良。”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勾践 愚黯,亲欲为贼。”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四:“弟以造下行营三座,决然可以制贼而诸将尚不能用之,所谓或执拗不肯相听,或愚闇不能相听,此亦其一节也。”清史稿·巴布海传:“ 巴布海 闻上,上责其愚黯。” 李大钊 《青年与农村》:“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
(2).指愚昧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此盖愚暗之局谈,非达者之用怀也。”
(3).愚昧黑暗。 李大钊 《列宁》:“他们自己家庭生活的甘美和那呻吟在帝王虐政下万家生活的愚暗与不幸,恰是一个绝好的对照。”
《國語辭典》:腐败(腐敗)  拼音:fǔ bài
1.腐烂败坏。《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2.思想行为颓丧不振。如:「他因结交恶友,生活日趋腐败堕落。」
3.政治腐化,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诸事文明,断非中国腐败可比。」
《漢語大詞典》:厚夜
(1).长夜。喻不明之境。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建灵幢於厚夜,珠饰年深;悬法鼓於迷津,规模岁远。” 唐 皇甫湜 《送孙生序》:“ 孙生 天与之觉,独晓然於厚夜,聪然於大醉,发奋而著书。”
(2).长夜。喻人死后永埋地下,处黑暗中,如漫漫长夜。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 晋 杜预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如长夜……长夜谓葬埋。” 孔颖达 疏:“长夜者,言夜不復明,死不復生,故长夜谓葬埋。” 唐 王缙 《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厚夜兮藏昼,终天兮戢辉。”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参见“ 窀穸 ”。
《國語辭典》:窀穸  拼音:zhūn xì
墓穴。《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将军已去,怅大树之飘零;名士高谈,谋先人之窀穸。」
《漢語大詞典》:昏冥
(1).昏暗;昏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魏书·序纪序:“南迁大泽,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媪﹞遂入林去,移时始来。途已昏冥,遂与偕行。”
(2).指黑暗的地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南復闢一洞,甚宏,有门有奥。奥西上则深入昏冥。”
(3).谓昏然无知,沉醉。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麴蘖之托而昏冥之逃也。”
《漢語大詞典》:末劫
(1).佛教语。谓末法之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 庆历 中, 齐州 言:有僧 如因 ,妖妄惑人,輒称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当饥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録司奏:正法、像法、三灾劫等,悉出大藏经论。”
(2).借指黑暗的世道。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今日个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笔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节。”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 ,堂下人翻居堂上。”参见“ 末法 ”。
《國語辭典》:末法  拼音:mò fǎ
佛教用语。指佛法流传的最后时段。对这时期佛教现象描述,时间的计算、长短,不同经典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在唯识宗的描述,这时期佛教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證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后的一万年之间。《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國語辭典》:昏昧  拼音:hūn mèi
1.光线昏暗不明。《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贫道见燕、齐、韩、魏,将星昏昧。」
2.神智模糊不清。如:「昨天一整夜没睡,所以现在精神昏昧,错误百出。」
3.昏庸愚昧,不明事理。如:「这位老先生年纪大了,处理事情越来越昏昧独断了。」也作「昏愚」。
4.时代黑暗,政治腐败。晋。潘岳〈萤火赋〉:「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
《國語辭典》:昏庸  拼音:hūn yōng
昏昧平庸。宋。苏轼〈思子台赋〉:「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日叫幕客叙了揭帖稿,取来灯下自己细看:『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
《漢語大詞典》:慧光
佛教语。谓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无量寿经》卷下:“慧光明浄,超踰日月。” 宋 苏轼 《谢观音晴文》:“慧光照临,阴沴消復。”
《國語辭典》:黑甜乡(黑甜鄉)  拼音:hēi tián xiāng
梦乡。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笑他满朝朱紫贵,怎如我一枕黑甜乡。」
《漢語大詞典》:昏浊(昏濁)
(1).指空气、水等不洁净。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言未毕,门中有数十人出,云怪有昏浊气,令责守门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譬如奔流浊水,纔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渣滓尽去,復得清来。” 黎锦明 《出阁》:“她嫌屋门边的塘水昏浊,常时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
(2).引申为污秽难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
(3).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浊,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官,也只有数,不能勾十分大的。”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 庄子 、 列御寇 之流,其言依倣 老子 ,吾观其书,大抵悯世之昏浊,为洸洋自恣以适己志,此文人学士之雄者耳,不得与 老子 并。”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要之,能在这昏浊的政局中,居然出为高官,清流大约无这种手段。”
《漢語大詞典》:暗夜
(1).黑夜。吕氏春秋·精谕:“ 桓公 虽不言,若暗夜而燎烛也。”宋书·谢景仁传:“及 毅 兵败众散,时已暗夜。”
(2).喻黑暗的社会。 曹靖华 《飞花集·窃火者》:“ 鲁迅 先生正是要借 俄国 文学的火,来照 中国 的暗夜的。”
(3).虫名。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 外人家婴儿衣,暮则急收,不可露夜。土人云,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必飞毛著其上,儿必病寒热,久则瘦,不可疗。其形如大蝴蝶。”
《漢語大詞典》:霾曀
(1).语本《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又:“终风且曀。”后以“霾曀”指蔽天的灰尘或云翳。文选·木华〈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 吕向 注:“霾曀,昏气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 宋 曾巩 《喜晴》诗:“今晨霾曀一扫荡, 羲和 徐行驱六龙。”
(2).喻社会政治黑暗。宋史·真宗纪一:“帝谓宰相曰:‘霾曀颇盛,卿等思闕政,以佐予治。’” 梁启超 《致某公书》:“我国政界,亦霾曀不开。”
《國語辭典》:暗影  拼音:àn yǐng
阴影。
《国语辞典》:淡入  拼音:dàn rù
放映电影时,影片画面由黑暗而渐明亮,声音由低而渐高。
《漢語大詞典》:法炬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南朝 梁简文帝 《重请御讲启》:“智林法炬,人人竝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 南朝 梁 王僧孺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沐此宝池,照兹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