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颜(金顔)
(1).通天冠前的装饰。以黄金为璫,上加玉蝉。初学记卷二六引 南朝 宋 徐爰 《释问》:“通天冠,金博山蝉为之,谓之金颜。”一说,武冠之冠饰。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附蝉之制,古无明文。传世古器中多见玉蝉,或古武冠以黄金为璫,上加玉蝉,故云附蝉。蝉殆加於冠前。《隋志》引 徐爰 舆服注云:博山附蝉谓之金颜。故《续汉志》谓之黄金璫。璫者,当也。当冠之前,犹瓦当之当瓦之前矣。”
(2).佛教指佛的容颜。金光明经·赞叹品:“其齿鲜白,犹如珂雪,显发金颜,分齐分明。”
(3).香料名。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草木之最香者如沈水、旃檀、龙脑、苏合、薰陆、金颜……之属,皆产於 岭 表、 海南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宋 宣和 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篤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褐香、软香之类。”
《漢語大詞典》:百饼(百餅)
(1).黄金百斤。南史·梁武陵王纪传:“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
(2).茶饼百块。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宋 苏轼 《种茶》诗:“千团输太官,百饼衒私鬭。”
分類:黄金茶饼
《漢語大詞典》:金琼(金瓊)
黄金和美玉。比喻珍贵之物品。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卖眼》:“《观美女诗》序云:卖眼香屏之中,弄姿渌水之侧。及桃李之芳年,轻金琼之重体。”
《漢語大詞典》:金扃
黄金饰的门。 汉 张衡 《同声歌》:“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鐙光。”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瞰东西之绣户,眺左右之金扃。” 宋 秦观 《自警》诗:“乘槎拟欲扣金扃,巨浪洪波依旧隔。”
分類:黄金金饰
《漢語大詞典》:百笏
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清 姚燮 《双鸩篇》:“梦郎三城归,黄金百笏青騧驪。”
《國語辭典》:开盘(開盤)  拼音:kāi pán
1.交易所或各公会开始交易时开出的第一次价目。
2.开始棋类比赛称为「开盘」。
《國語辭典》:收盘(收盤)  拼音:shōu pán
證券交易所或各行业公会每天最后开出的行情。
《漢語大詞典》:黄金坞(黄金塢)
以黄金筑坞。形容雄厚的财富。 宋 文天祥 《使北》诗之四:“似闻倾尽黄金坞,辛苦生平只为谁!”亦指财富聚集之所。 清 顾炎武 《淮东》诗:“ 长安 九门中,出入黄金坞。” 王蘧常 注:“ 戴復古 诗:人将金作隖。隖,同坞。”
《漢語大詞典》:金根车(金根車)
以黄金为饰的根车。帝王所乘。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旧唐书·舆服志:“金根车,朱质,紫油通幰,油画络带,朱丝网,常行则供之。”《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备六马。”亦省称“ 金根 ”。《后汉书·舆服志上》:“ 秦 并天下,閲 三代 之礼,或曰 殷 瑞山车,金根之色。” 刘昭 注:“ 殷 人以为大路,於是 始皇 作金根之车。 殷 曰桑根, 秦 改曰金根。《乘舆马赋》注曰:‘金根,以金为饰。’” 晋 潘岳 《藉田赋》:“金根照耀以烱晃兮,龙驥腾驤而沛艾。” 张铣 注:“金根,瑞车也。”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参见“ 根车 ”、“ 金车 ”。
《漢語大詞典》:三币(三幣)
古指珠玉、黄金、刀币。管子·国蓄:“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於煖也,食之非有补於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
分類:珠玉黄金
《漢語大詞典》:足赤
谓黄金成色十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原来里面并不是油,却是用木屑藏着一条十两重的足赤金条子。”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五章:“为了这项工程,户部衙门已经拨去了三千两足赤黄金,作贴金之用,但效果仍不理想。” 柯灵 《香雪海·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金求足赤,人求完人,只是使自己堕入目空一切的虚无世界。”
《漢語大詞典》:金砚(金硯)
(1).黄金制成的砚。宋史·外国传七·日本:“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
(2).砚的美称。 元 成廷圭 《送陈子山状元赴太庙署令》诗:“寳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明 何景明 《立秋日吕景二内翰吕田二黄门见访》诗:“玉珂停騕褭,金砚落蟾蜍。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分類:黄金
《漢語大詞典》:金目
(1).深目。古时望远之具。《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快射。” 高诱 注:“金目,深目,所以望远近射準也。”说文·金部“金,五色金也” 清 朱骏声 通训:“﹝金目,﹞今时眼镜之类。或曰:借为深。亦通。”
(2).谓黄金之目。古时方相铸黄金为目,缀于面间,若后世之假面具,模拟凶恶可畏之状,以驱逐疫鬼。 清 黄遵宪 《纪事》诗:“金目戏方相,黑脸画鬼王。” 钱仲联 笺注引周礼:“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敺疾。”
《漢語大詞典》:黄冶
道教语。谓用丹砂炼成的黄金。汉书·郊祀志下:“ 齐 人 少翁 、 公孙卿 、 欒大 等,皆以僊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鸞。”参见“ 黄冶变化 ”。
《漢語大詞典》:黄冶变化(黄冶變化)
古时炼丹家所谓化丹砂为黄金的方术。《汉书·郊祀志下》:“黄冶变化,坚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黄者,铸黄金也。道家言冶丹砂令变化,可铸作黄金也。”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封君年六十,而 王君 懋中 为説以赠之,其论黄冶变化非 老子 事,信矣。”
《漢語大詞典》:黄金药(黄金藥)
道教谓炼丹所得黄金为仙药。 唐 李白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当餐黄金药,去为 紫阳 宾。”参见“ 黄金 ”。
《國語辭典》:黄金(黃金)  拼音:huáng jīn
1.一种贵重金属,因具美丽夺目的金黄色光泽而得名。延、展性极佳,化学性稳定,可用于电力、太空等工业,也可用来制造货币、首饰等。也称为「金子」。
2.铜。《书经。舜典》:「金作赎刑。」汉。孔安国。传:「金,黄金。」唐。孔颖达。正义:「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3.粪便的戏称。如:「不可让宠物随地便溺,以免黄金遍地,有碍市容观瞻。」
《漢語大詞典》:金镯(金鐲,金鋜)
(1).即镯。古代军中乐器。“四金”之一。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鸣节鼓之金鐲,屯戎车於 石城 。”宋史·乐志二:“以金錞和之,以金鐲节之。”
(2).黄金制成的手镯或脚镯。《老残游记》第五回:“ 吴氏 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鐲子,递给 陈头 。”
金鋜: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釧、金鋜、金帔坠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