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麋鹿  拼音:mí lù
1.麋与鹿二兽的合称。
2.动物名。偶蹄目鹿科,原分布于北方草原与沼泽。肩高约一点一公尺,体长约二公尺,体重可达二百公斤。角甚长似鹿,尾似马,蹄似牛,颈似骆驼。夏季体呈红褐色,冬季呈灰褐色。
分類:麋鹿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麋鹿性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宋 曾巩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分類:草野优游
《漢語大詞典》:麋鹿姿
山野人的模样。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八:“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
分類:模样
《漢語大詞典》:麋鹿志
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唐 李白 《山人欢酒》诗:“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国语辞典》:麋鹿之性  拼音:mí lù zhī xìng
比喻鄙野的习性。《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七。朱敦儒》:「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分类:鄙野习性
《国语辞典》:侣鱼虾而友麋鹿(侣鱼虾而友麋鹿)  拼音:lǚ yú xiā ér yǒu mí lù
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做朋友。比喻放迹江湖,与大自然为伍。宋。苏轼〈赤壁赋〉:「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漢語大詞典》:麋鹿闲人(麋鹿閑人)
喻自由闲散不求仕进的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经过郡邑,无不招延, 峴 拒之曰;‘某麋鹿闲人,非王公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