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5,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鸣世
天鸣
鸣噪
弓鸣
鸣不平
交鸣
小鸣
昼鸣
鸣跸
鸣螀
鸣珂里
鸣跃
鸣梢
鸣盛
春鸣
《漢語大詞典》:鸣世(鳴世)
著名于世。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文章鸣世与道德垂芳等,然众生尽时则此名尽,大丈夫不愿寝处其中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厥后有诗人 加黎陀萨 (Kalidasa)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染抒情之篇。”
分類:著名
《骈字类编》:天鸣(天鸣)
唐书五行志天宝十四载五月天鸣声若雷
《國語辭典》:鸣噪(鳴噪)  拼音:míng zào
鸣叫聒噪。如:「每到夏日清晨,麻雀鸣噪,总教人心思烦躁。」《旧五代史。卷一。梁书。太祖本纪一》:「甲申,次卫南,有飞鸟止于峻堞之上,鸣噪甚厉,副使李璠曰:『将有不如意之事。』」
分類:鸣呼聒噪
《骈字类编》:弓鸣(弓鸣)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漢語大詞典》:鸣不平(鳴不平)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并发表公正的意见。 宋 陆游 《宝剑吟》:“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餘地,胡为鸣不平?”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要鸣不平,我比 长虹 可鸣的要多得多。” 马南村 《燕山夜话·古代的漫画》:“他又为自己的穷朋友们鸣不平,因为他们贫无立锥之地,简直寸步难行。”
《漢語大詞典》:交鸣(交鳴)
指交织在一起的声音。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诗:“那是海中的涛声?空中的风声?可还是--罪恶底交鸣?”
分類:交织声音
《分类字锦》:小鸣(小鸣)
礼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分类:
《骈字类编》:昼鸣(昼鸣)
宋书符瑞志见夕鸣下
《漢語大詞典》:鸣跸(鳴蹕)
谓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喝道开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龙楼问寝,欣西宫鸣蹕之还。”
《漢語大詞典》:鸣螀(鳴螿)
鸣叫的寒蝉。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马浩澜》:“﹝ 马浩澜 ﹞《九日金菊对芙蓉》云:‘过雁行低,鸣螿韵急,纷纷月下亭皋。’”
分類:鸣叫寒蝉
《漢語大詞典》:鸣珂里(鳴珂里)
新唐书·张嘉祐传:“ 嘉祐 , 嘉贞 弟,有干略。方 嘉贞 为相时,任右金吾卫将军。昆弟每上朝,轩盖騶导盈閭巷,时号所居坊曰‘鸣珂里’。”后用指贵人的居处。 元 沈禧 《踏莎行·绣床凝思》词:“綺牀脉脉如春醉。沈吟暗想玉京人,雕鞍何处鸣珂里。”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不结椎埋儿,不长鸣珂里。”
分類:贵人居处
《漢語大詞典》:鸣跃(鳴躍)
鸣唱腾跃。形容喜悦。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鷺羣,饮啄目鸣跃。”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一:“拱手事圣明,鸣跃无雄奇。”
《漢語大詞典》:鸣梢(鳴梢)
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诗:“赤案波光卷,鸣梢电尾回。”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月淡星稀, 建章宫 里千门晓。御炉烟裊,隐隐鸣梢杳。”参见“ 鸣鞭 ”。
《國語辭典》:鸣鞭(鳴鞭)  拼音:míng biān
1.挥鞭。唐。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唐。刘长卿 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2.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明史。卷五三。礼志七》:「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也称为「静鞭」。
《漢語大詞典》:鸣盛(鳴盛)
(1).谓歌颂盛世。《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又道:‘朕见 太祖 高皇帝 每宴羣臣,必有诗歌鸣盛。’”
(2).著称。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盖廪廪乎企嚮圣贤之域,岂仅人文彬蔚,鸣盛东南已哉!”
《骈字类编》:春鸣(春鸣)
张衡 东京赋 鹎鶋秋栖,鹘鸼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