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谷魅
山间的鬼怪。比喻恶人。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谷魅山鬼,横流塞源。”
《國語辭典》:闹鬼(鬧鬼)  拼音:nào guǐ
1.鬼怪作祟。如:「那栋旧屋子常闹鬼。」
2.捣鬼、说谎、做坏事。《红楼梦》第四三回:「我说你闹鬼呢。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
《漢語大詞典》:借胎
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红楼梦第一二○回:“大家又将 贾政 书内叫家内不必悲伤,原是借胎的话解説了一番。”
《漢語大詞典》:阎罗妖(閻羅妖)
太平天囯 对神仙鬼怪和封建势力的蔑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他( 洪秀全 )把地主阶级在精神上统治农民的一切神仙菩萨、妖魔鬼怪总称之为‘阎罗妖’。” 罗尔纲 《太平天囯史稿》卷八:“它(上帝教)把以 清 朝皇帝为首的封建势力看作为‘阎罗妖’。”亦省称“ 阎妖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打服阎罗妖诗》:“天父天兄手段高,阎妖低头钻地龟。”
《漢語大詞典》:躧水
(1).踩水。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山水下来了,好大雨,水淹将上来了。呀,大水衝了房子也,好大雨。水浮水浮,水分水浮,狗跑儿浮,观音浮,躧水浮,仰蛙儿浮。”
(2).神话中神仙鬼怪具有的异术。踩着水波,行走于水面。《西游记》第四三回:“ 沙僧 道:‘若教我 老沙 ,也只消纵云躧水,顷刻而过。’”
《國語辭典》:邪魔外道  拼音:xié mó wài dào
妨害正道的邪说和教派。语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后比喻妖魔鬼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后亦比喻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行径。《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也作「邪门外道」。
《漢語大詞典》:邪魔外祟
邪恶的鬼怪。红楼梦第一○九回:“只是人自己疑心,所以招出一些邪魔外祟来缠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要是你自己个儿招些邪魔外祟来弄的受了累,那我可全不知道。”
分類:邪恶鬼怪
《国语辞典》:弄鬼搏沙  拼音:nòng guǐ bó shā
把力气耗费在虚无飘渺的鬼怪和琐碎繁多的细沙上。比喻徒费心力。明。康海《中山狼杂剧》第一折:「谁弱谁强排蚁阵,争甜争苦闹蜂衙。但逢著称孤道寡,尽教他弄鬼搏沙。」
《国语辞典》:麻胡著脸(麻胡著脸)  拼音:má hú zhe liǎn
脸上因沾染烟灰而像个鬼怪似的。《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夫妇梳洗已完,穿衣服已毕,那轮该上灶的孔槐挠著个头,麻胡著个脸,从后边跑出来。」
《国语辞典》:马雅文字(马雅文字)  拼音:mǎ yǎ wén zì
一种以神明和鬼怪头像为主要表意符号的象形文字。一般都写在鹿皮或无花果树皮纸上,有些则刻在石头上。大多是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天文、历算,以及祭典仪式的文献。因西班牙入侵后,马雅文卷大部分被焚毁,只留下三卷残本,现代学者只能解读部分文字。
《国语辞典》:千鬼百怪  拼音:qiān guǐ bǎi guài
比喻鬼怪的主意、行为层出不穷。《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论本朝人物》:「此老千鬼百怪,如不乐这人,贬窜将去,却与他通殷勤不绝。」
《国语辞典》:奸同鬼蜮  拼音:jiān tóng guǐ yù
比喻心如鬼怪毒虫那般的狡猾邪恶。如:「此人奸同鬼蜮,与他往来,切要谨慎!」
《国语辞典》:乡野传奇(乡野传奇)  拼音:xiāng yě chuán qí
流传在乡村原野的奇异鬼怪传说。
《国语辞典》:疑心疑鬼  拼音:yí xīn yí guǐ
因心中恐惧不安,而以为有鬼怪作祟。形容因心中怀疑不安而妄加揣测,无中生有。如:「你不要整天疑心疑鬼的,根本没有人想陷害你。」
《国语辞典》:魇禳(魇禳)  拼音:yǎn ráng
一种画符念咒、向神祈祷的行为。相传可赶走鬼怪,驱除灾祸。《聊斋志异。卷一。画皮》:「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