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血竭髯枯
形容费尽心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此 六朝 以下, 温 李 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於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分類:尽心心血
《分类字锦》:修髯薄衣
杨万里 放促织赋 既蚱蜢其修髯,亦翡翠其薄衣。
分类:蟋蟀
《分类字锦》:须髯过腹(须髯过腹)
金史世宗纪体貌奇伟美须髯长过其腹胸间有七子如北斗形
分类:奇表
《國語辭典》:须髯如戟(鬚髯如戟)  拼音:xū rán rú jǐ
髭须多而直。比喻雄健威武的样子。《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分类字锦》:须髯若神(须髯若神)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于嵩云巡长七尺馀须髯若神
分类:须髯
《国语辞典》:虬髯客传(虬髯客传)  拼音:qiú rán kè zhuàn
传奇名。唐杜光庭作,一说张说所作。叙述红拂与李靖私奔、创业,以及两人结识虬髯客的故事。
《国语辞典》:扬眉奋髯(扬眉奋髯)  拼音:yáng méi fèn rán
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国语辞典》:关羽髯(关羽髯)  拼音:guān yǔ rán
一种髯口,大长须,戏剧里扮演关公者所用的道具。
《国语辞典》:礼髯(礼髯)  拼音:lǐ rán
一种平剧脸谱。为三绺须,但正中的一绺留在颚上,没有盖上嘴。一般为粗野的人所使用。
《国语辞典》:髯毛  拼音:rán máo
两颊上的须毛。
分类:两颊须毛
《国语辞典》:鬓髯如漆(鬓髯如漆)  拼音:bìn rán rú qī
鬓毛髯须如漆一般黑。《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只见张果摇摇摆摆走将来,面貌虽是先前的,却是一头纯黑头发,鬓髯如漆,雪白一口好牙齿,比少年的还好看些。」
分类:鬓毛
《国语辞典》:碧眼紫髯  拼音:bì yǎn zǐ rán
形容人相貌堂堂,气势威武。《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也作「碧眼紫须」。
《国语辞典》:一字髯  拼音:yī zì rán
一字形的胡须。在国剧脸谱中代表角色性格粗暴,共有黑、白、红三色。
《漢語大詞典》:胡髯郎
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羊颈有长须,故名。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按,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羊,一名髯鬚主簿。”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羊》:“羊,一名髯鬚参军。”其义均同。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羊》:“羊,一名髯鬚参军。其义均同。”
《高级汉语词典》:胡髯朗
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