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摧山搅海(摧山搅海)  拼音:cuī shān jiǎo hǎi
摧毁高山,撼动大海。形容声势猛烈。《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国语辞典》:高山病  拼音:gāo shān bìng
病名。攀登高山时,因体内的平衡调节不能适应低气压,导致缺氧,而引起耳鸣、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高山病」。
《漢語大詞典》:高山反应(高山反應)
由于偶而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或高山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人民日报》1992.10.25:“刚上山时,别的不怕,就怕高山反应,头痛,胸闷。”
《國語辭典》:高山景行  拼音:gāo shān jǐng xìng
高山,形容崇高的德行。景行,大道。高山景行比喻行事光明磊落。语本《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称颂人德行高尚。三国魏。曹丕〈又与钟繇书〉:「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國語辭典》:航海梯山  拼音:háng hǎi tī shān
渡海登山。比喻跋山涉水。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金鳞铁面,贡碧砮之琛;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也作「梯山航海」。
《國語辭典》:栈山航海(棧山航海)  拼音:zhàn shān háng hǎi
筑栈道攀登高山,以船只航渡大海。形容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踰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分類:踰越险阻
《國語辭典》:鼻笛  拼音:bí dí
乐器名。流行于高山族间的吹奏乐器。形制可分单管与双管两种,均为竹制竖吹。音色柔美、纤细,常用于婚丧、猎归、迎客、祭祀等演奏。
分類:高山
《漢語大詞典》:顶球(頂球)
高山 族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人民日报》1982.9.10:“竿球又叫顶球,流行在 台湾省 屏南 、 湖州 一带,是 高山 族的一个分支-- 排湾 人喜爱的活动。比赛时,十馀人围成一圈,每人手持长竹竿,另有一人在中心将拳头大的藤球或树皮球频频抛起,待球下降时,大家竞相用长竿顶刺,刺中者为胜,并象征吉祥。”
分類:高山体育
《國語辭典》:登山临水(登山臨水)  拼音:dēng shān lín shuǐ
攀登山岭,濒临江河。形容游览山水名胜或指长途跋涉。《楚辞。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若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北史。卷四○。李彪传》:「遂亲至琅邪城,登山临水,命群臣赋诗以送别。」也作「登山涉水」、「临水登山」。
《國語辭典》:登山运动(登山運動)  拼音:dēng shān yùn dòng
一种休閒旅游的运动。藉攀登山岭,锻鍊人的体力和精神毅力,以达到运动健身目的。如:「登山运动是现代人接近大自然的方法之一。」
《國語辭典》:气吞山河(氣吞山河)  拼音:qì tūn shān hé
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也作「气吞河山」。
《國語辭典》:气壮山河(氣壯山河)  拼音:qì zhuàng shān hé
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般雄壮豪迈。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二出:「生离死别何足虑,但愿得早旋旌旆,气壮山河金戈挽落晖。」也作「气壮河山」。
《漢語大詞典》:穷崖绝谷
高山深谷。极言地方的荒僻险恶。
《国语辞典》:涉水登山  拼音:shè shuǐ dēng shān
渡过川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艰苦遥远。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也作「涉海登山」。
《漢語大詞典》:山斤
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 须弥山 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金光明经玄义上:“此金光明经,甚深无量。太空虚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寧得尽其边崖?” 宋 宗鉴 释门正统卷四:“为説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
《漢語大詞典》:跨山压海(跨山壓海)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东逾 梁 宋 ,南穷 高 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