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槐岳(槐嶽)
喻指朝廷高官。《后汉书·百官志五》“太傅但曰傅” 南朝 梁 刘昭 注:“爰自 晋 世,矫枉太过……唯亲是贵,无愚智之辨。不能胜衣冠,早据公相之尊;童蒙幼子,遄登槐岳之位。”参见“ 槐棘 ”。
《漢語大詞典》: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國語辭典》:重裀列鼎 拼音:chóng yīn liè dǐng
形容生活富裕,官势显赫。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忒心偏,觑重裀列鼎不值钱。把黄齑淡饭相留恋。要彻老终年。」
《漢語大詞典》:屠耆王
匈奴 官名。单于下的最高官职。 冒顿单于 自领中部,另设左、右屠耆王,分领东西二部。由单于子弟担任。 匈奴 尚左,左屠耆王常以太子为之。 汉 人称左、右屠耆王为左、右贤王。参见“ 屠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