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佩陆离
 
长佩高冠
 
高冠长剑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6~
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貌。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东汉·王逸注:「陆离,犹嵾嵯,众貌也。言己怀德不用,复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其威仪,整其服饰,以异于众也。」
典故
高冠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7~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例句

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斤

《骈字类编》:高冠(高冠)
后汉书宦者傅序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闱 墨子昔齐桓公高冠博带以治其国 楚辞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之挚虞思游赋戴朗月之高冠兮缀太白 明璜
分类:高冠
《国语辞典》:高冠博带(高冠博带)  拼音:gāo guān bó dài
高大的帽子,宽大的衣带,为旧时儒生的装束。后亦指穿著礼服。《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也作「峨冠博带」。
《国语辞典》:高冠敞袖  拼音:gāo guān chǎng xiù
戴著高帽子,穿著袖口宽大的衣服,指道士的服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见一人高冠敞袖,似是道家妆扮。」
《分类字锦》:高冠山巅(高冠山巅)
柳宗元零陵三亭记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分类:亭榭
《漢語大詞典》:大冠
(1).武冠。战国策·齐策六:“﹝ 田单 ﹞遂攻 狄 ,三月而不克之也。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见 光武 絳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復为之’,乃稍自安。” 李贤 注引 董巴 《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
(2).高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梁 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明 刘基 《卖柑者言》:“峩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 伊 皋 之业耶?”
分類:高冠武冠
《漢語大詞典》:巍冠
高冠。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高车得似垂车荣,巍冠何如掛冠清。”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见一个人在里面,巍冠大袖,高视阔步,踱将出来。”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巍巾
高冠。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 高达 在围中,恃其武勇,殊易 似道 ,每见其督战,即戏之曰:‘巍巾者何能为哉!’”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云冕(雲冕)
(1).高冠。 晋 陆机 《幽人赋》:“世有幽人,渔钓乎玄渚。弹云冕以辞世,披霄褐而延佇。”
(2).指戴着高冠的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三折:“十二童子传詔毕,星冠云冕一齐回。”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险巾(險巾)
犹高冠。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 可及 乃儒服险巾,襃衣博带。”参见“ 险衣 ”。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险衣(險衣)
犹言奇装异服。南史·周弘正传:“ 显 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众人竞改常服,不过长短之间。既而 弘正 緑丝布袴,绣假种,轩昂而至,折标取帛。”
分類:奇装异服
《國語辭典》:峨冠  拼音:é guān
高冠。《新唐书。卷一八三。韩偓传》:「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缞而召可也,何必使出峨冠庙堂,入泣血柩侧。」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则道是峨冠士大夫,原来是个不晓事的乔男女。」也称为「峨冕」。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危冠
古时的高冠。庄子·盗跖:“使 子路 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於子。”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危,高也。 子路 好勇,冠似雄鸡形。” 晋 陶潜 《咏荆轲》:“雄髮指危冠,猛气衝长缨。” 郭沫若 《湘累》:“他们要把我这美洁的莲佩扯去,要把我这高岌的危冠折毁。”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切云冠(切雲冠)
高冠名。 宋 苏轼 《复次溽字韵记龙井之游》诗:“便投切云冠,予幼好奇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 南后 还把先生的切云冠和长剑拿了回来。”参见“ 切云 ”。
分類:高冠
《國語辭典》:切云(切雲)  拼音:qiè yún
其高与白云相摩。形容十分高耸。《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严忌〈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分類:青云其高
《漢語大詞典》:峨弁
亦作“峩弁”。 武官戴的高冠。 清 赵翼 《阳朔山》诗:“或如靚女拥高髻,或如武夫戴峩弁。”
分類:武官高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