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髓  拼音:shén suǐ
事物的精要部分。如:「伦理道德是固有文化的神髓,也是普世价值之所系。」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未吸神髓,故易于决舍;如果深造有得,必愁日短心长,孜孜不及,焉有馀功,旁求考据乎?」
《漢語大詞典》:膏髓
(1).脂膏与骨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千餘里之地,邨市躪为邱墟,膏髓涂於原野。”
(2).指民脂民膏。 明 袁宏道 《猛虎行》:“三 河 及两 浙 ,在在竭膏髓。”明史·靳学颜传:“我朝分封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陈忠愍公:“优待士卒,犒之厚而自奉甚俭……时有‘官兵都吸民膏髓, 陈公 但饮 吴淞 水’之謡。”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而一般之消费者,莫可如何,惟俛首以听其坐吸膏髓而已。”
(3).比喻事物的精华。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序》:“取九世所蓄典籍经史子集二十万八千一百二十卷,六千九百餘帙,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其门目未暇派别也。”
《漢語大詞典》:筋髓
筋肉与骨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富家练乡兵,子弟半执殳。弃村復筑堡,筋髓日以枯。”
分類:筋肉骨髓
《漢語大詞典》:血髓
(1).血液和骨髓。 唐 白居易 《齿落辞》:“丰吾肤革,滋吾血髓。”
(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国语辞典》:叶酸(叶酸)  拼音:yè suān
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为骨髓代谢机能的重要成分,缺乏时,易产生贫血、生长迟缓等症状。由于最初自菠菜叶中发现此一酸性物质,故称为「叶酸」。
《漢語大詞典》:白獭髓(白獺髓)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漢語大詞典》:油茶面(油茶麵)
一种食品。面粉内搀牛骨髓或牛油炒熟,加糖、芝麻等物制成。吃时用滚水冲成糊状,叫油茶。
《國語辭典》:痛心入骨  拼音:tòng xīn rù gǔ
伤心、怨恨到了极点。《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三国志。卷三八。蜀书。孙乾传》:「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也作「痛切心骨」、「痛心刻骨」。
《国语辞典》:食髓知味  拼音:shí suǐ zhī wèi
食得一次骨髓,便知晓其美味。比喻人得到一次好处后便贪得无厌。如:「自从他上次得到好处,便食髓知味,不断的骚扰我们。」
《国语辞典》:寒风砭骨(寒风砭骨)  拼音:hán fēng biān gǔ
寒冷的风刺入骨髓。形容极度寒冷。如:「每当强烈寒流来袭,走在路上便觉寒风砭骨。」也作「寒风刺骨」。
《国语辞典》:寒风刺骨(寒风刺骨)  拼音:hán fēng cì gǔ
寒冷的风刺入骨髓。形容极度寒冷。如:「在寒风刺骨的夜里,街上冷冷清清。」也作「寒风砭骨」。
《国语辞典》:髓腔  拼音:suǐ qiāng
1.骨中的腔隙,内含骨髓,可以减轻骨的重量,而使之运动灵活。
2.在牙齿中心的空管状空隙,含有牙髓。分根管及髓室二部分。
《国语辞典》:骨髓炎  拼音:gǔ suǐ yán
病名。因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入侵骨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股骨、胫骨的关节附近。一般的症状是发烧,发炎的部位红肿、灼热、疼痛等。
《国语辞典》:剥肤椎髓(剥肤椎髓)  拼音:bō fū zhuī suǐ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残酷的压迫、剥削。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馀,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也作「剥肤锥髓」。
《国语辞典》:剥肤锥髓(剥肤锥髓)  拼音:bō fū zhuī suǐ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残酷的压迫、剥削。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劄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也作「剥肤椎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