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10,分18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行
牧马
宝马
一马
风马
我马
班马
战马
石马
裘马
士马
戏马
马革
马迹
倚马
《漢語大詞典》:马行(馬行)
买卖马匹的商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郎 宜与 一妹 復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
《國語辭典》:牧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饲马匹。汉。贾谊过秦论〉:「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國語辭典》:宝马(寶馬)  拼音:bǎo mǎ
名贵的马。《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
分類:名贵骏马
《骈字类编》:一马(一马)
唐 孙逖 丹阳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唐 李端 瘦马行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
唐 白居易 寄张十八 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唐 唐求 发邛州寄友人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
元 郭钰 复愁 才闻一马献,已费百金多。
元 朱德润 题张参政所藏骢马滚尘图 玉花照夜争新妍,一马滚尘鬉尾鲜。
分类:一马
《漢語大詞典》:风马(風馬)
(1).指疾驰如风的马。《汉书·礼乐志》:“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园陵动色,跃在藻之泉鱼;弓剑皆鸣,汗铸金之风马。”
(2).指风。 宋 薛季先 《吴江放船至枫桥湾》诗:“风马座中生,天幕波中出。”
(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 明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甚飞丝繾的阳神动,弄悠扬风马叮咚。” 明 王錂《春芜记·候约》:“重簷风马催愁起,影彻孤幃思转迷。”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写本》:“看一派冰蟾泻冷,听几番风马敲凉。”
(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其於 曹氏 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韵府拾遗 马韵》:我马(我马)
诗: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國語辭典》:班马(班馬)  拼音:bān mǎ
1.离群的马。《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唐。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汉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晋书。卷八二。陈寿传。史臣曰》:「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也作「马班」。
《國語辭典》:战马(戰馬)  拼音:zhàn mǎ
经过特殊训练,专供作战时使用的马匹。《三国演义》第九○回:「各送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漢語大詞典》:石马(石馬)
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西京杂记卷五:“余所知 陈縞 ,质木人也,入 终南山 採薪还,晚,趋舍未至,见 张丞相 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三:“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 遁庐 《童子军·割发》:“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索虏猖狂,敢肆豺狼之毒;髠奴咆哮,蔓延文物之邦。”
《國語辭典》:裘马(裘馬)  拼音:qiú mǎ
柔软的皮衣与肥壮的马。语本《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多用以比喻生活豪富。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也作「衣马」。
分類:豪华
《漢語大詞典》:士马(士馬)
兵马。引申指军队。汉书·西南夷传:“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穀积要害处。”北齐书·高乾传:“乃率 河 北流人反於 河 济 之间,受 葛荣 官爵,屡败 齐州 士马。”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田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现如今无士马,絶征鬭。”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时遇 靖康 丙午年间,士马离乱。因此 计安 家夫妻女儿三口,收拾随身细软包裹,流落州府。” 清 张际亮 《传闻》诗:“ 翁山 士马伤亡尽, 支海 夷獠笑舞来。”
分類:兵马军队
《漢語大詞典》:戏马(戲馬)
(1).驰马取乐。晋书·刘迈传:“ 玄 ( 桓玄 )曾於 仲堪 厅事前戏马,以矟拟 仲堪 。”宋书·傅弘之传:“ 弘之 於 姚泓 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
(2). 戏马台 的省称。 唐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诗:“方知 戏马 会,永谢登龙宾。” 金 蔡伯坚 《大江东去》词:“千古 栗里 高情,雄豪割据, 戏马 空陈迹。”此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宴饮赋诗的 戏马台 。 唐 钱起 《江行无题》之四二:“ 曹园 旧尊酒, 戏马 忆周臺。”此指 江苏省 江都县 戏马台 。参见“ 戏马臺 ”。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漢語大詞典》:马革(馬革)
见“ 马革裹尸 ”。
《國語辭典》:马革裹尸(馬革裹屍)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效命沙场。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也作「裹尸马革」。
《骈字类编》:马迹(马迹)
唐 李白 游泰山六首 其一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唐 张籍 赠梅处士 近移马迹山前住,多向牛头寺里行。
唐 张祜 毁浮图年逢东林寺旧 隙地泉声在,荒途马迹稀。
《漢語大詞典》:倚马(倚馬)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