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64,分31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马癖
马迁树立轻
马卿台
司马弹琴(又作:马卿台)
马去奔郑
马融奢
马上得天下
马上逢君
马上送明君
马少游
乌白马角(又作:乌头马角 ...)
马首(又作:马首东)
马熟车轻
戏马会东徐(又作:戏马台 ...)
马蹄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济(字武子)


《晋书》卷四十二〈王浑列传·(子)王济〉~206~
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列传〉~03~
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维摩诘所说经》
阿修罗,男丑女端正,有大势力,常与天共?。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例句

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 杜甫 骢马行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典故
马迁树立轻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2732~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例句

悼伤潘岳重,树立马迁轻。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典故 
马卿台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初学记》卷二十四
王褒《益州记》:司马相如台在州西笮桥北,百步许。李膺云:「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宅,今梅安寺南有琴台故墟。」
典故
司马弹琴
  
马卿台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初学记》卷二十四
王褒《益州记》:司马相如台在州西笮桥北,百步许。李膺云:「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宅,今梅安寺南有琴台故墟。」

例句

马卿台上应芜没,阮籍帷前空已矣。 司马逸客 雅琴篇

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 李峤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典故
马去奔郑

相关人物
叔牂
 
华元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

例句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马融奢

相关人物
马融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传论》:「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閒,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简释

马融奢:指生活奢侈。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陆贾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2699~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例句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林宽 歌风台

典故
马上逢君


《全唐诗》卷一百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典故
马上送明君

相关人物
王昭君

参考典故
毛延寿


《乐府诗集》卷二十九晋·石崇《王明君》题解,引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
明君歌舞者,晋太康中,(石)季伦所作也。王明君本名昭君,以触文帝讳,故晋人谓之明君。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初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王昆莫,命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送明君亦然也。其新造之曲,多哀怨之声。晋宋以来,明君正以弦隶,少许为上舞而已。梁天监中,斯宣达为乐府,令与诸乐工以清商两相间弦为明君上舞,传之至今。

例句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孟浩然 凉州词

典故
马少游

相关人物
马少游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
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閒,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例句

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刘禹锡 经伏波神祠

典故
待乌
 
待鸟头白
 
淋乌白头
 
瀚海乌头
 
乌改白头
  
乌白头
  
乌盼头白
 
乌头暗雪
 
乌头有白十
 
乌头未变
   
生马角
 
毕逋头白
 
白尽乌头
 
角马
 
头白
  
头白岂无缘
 
马未角
  
马角望燕丹
  
马头无角
 
马头觅角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论衡校释》卷五〈感虚第十九〉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简释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例句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李商隐 人欲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杜牧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白居易 自题

典故 
相关人物
栾黡
 
荀偃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下军从之。

例句

昔馀马首东,君在海北汭。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猪肝无足累,马首敢辞勤。 独孤及 答李滁州忆玉潭新居见寄

典故
一葛一裘
 
乌公书币
 
马熟车轻

相关人物
乌重胤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韩愈十·送石处士序〉~5625~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干家。方今寇集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巽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事,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退,愈为之序云。
典故
戏马会东徐
  
戏马英雄
 
马台欢笑
 
骑台


《昭明文选》卷二十〈赋壬·公宴·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956~
唐·李善注引《齐书》萧子显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
《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246~
泗水又径龚胜墓南,墓碣尚存。又径亚父冢东。《皇览》曰:亚父冢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亭中。有亚父井。吏民视事皆祭亚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未至彭城而发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凉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
典故

《庄子》外篇·卷四中《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禦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例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漢語大詞典》:王济癖(王濟癖)
晋书·王济传:“ 济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 济 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 杜预 谓 济 有马癖。”后因谓熟习马性为“王济癖”。参阅 宋 无名氏《释常谈·王济之癖》
分類:熟习
《漢語大詞典》:马癖(馬癖)
爱马之癖。晋书·杜预传:“ 王济 解相马,又甚爱之。 预 ( 杜预 )常称 济 有马癖。” 唐 杜甫 《骢马行》:“ 邓公 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 大宛 种。” 清 吴伟业 《过中峰礼苍公塔》诗之三:“昔时存马癖,近代薄诗才。”
《漢語大詞典》:相如台(相如臺)
汉 司马相如 的琴台。故址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李白 《淮南卧病寄赵徵君蕤》诗:“朝忆 相如 臺,夜梦 子云 宅。” 王琦 注引《成都志》:“ 相如 琴臺,在城外 浣花溪 之 海安寺 南,今为 金花寺 。”
《漢語大詞典》:马上得天下(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且 汤 武 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漢語大詞典》:乌白(烏白)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國語辭典》:乌白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相传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为人质,因秦王待之无礼而请求返国。秦王则以乌鸦头变白,马头生角的条件刁难他。见《燕丹子。卷上》。后以乌白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实现的事。南朝宋。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四:「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也作「乌白头,马生角」。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烏頭白)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马角(烏頭馬角)
同“ 乌白马角 ”。 清 钱谦益 《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 清 顾贞观 《金缕曲》词:“廿载 包胥 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柳亚子 《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乌头马角费疑猜,又见离魂入梦来。”
《漢語大詞典》:头白乌(頭白烏)
白头乌鸦,传说中的不祥鸟。
分類:不祥
《國語辭典》:马生角(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也,大过。」
分類:乌头仰天
《漢語大詞典》:马角乌头(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
分類:实现
《漢語大詞典》:马首(馬首)
(1).马的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马的前面。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元宗 始入 斜谷 也……知顿使给事中 韦倜 於墅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於马首者数四。”
(3).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鸣鷄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託。” 明 张以宁 《有感》诗:“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风秋冷黑貂裘。”
(4).所骑的马。借以敬称他人。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宋 苏轼 《与韩昭文》:“边徼往还,从者殊劳,日望马首,但迂拙动成罪戾,恐不能及见公之还而去耳。”
(5).指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蚕为马首。”参见“ 马头娘 ”。
《國語辭典》:马头娘(馬頭娘)  拼音:mǎ tóu niáng
神话传说中的蚕神。相传为一披著马皮的少女幻化而成,民间宫庙中有其塑像,供人祈求蚕桑平安。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蚕女》。也称为「马明王」、「马明菩萨」。
《漢語大詞典》:马首东(馬首東)
见“ 马首欲东 ”。
《漢語大詞典》:马首欲东(馬首欲東)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 欒黶 曰:‘ 晋国 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 杨伯峻 注:“ 秦 兵在西,东则归矣。”《北齐书·杜弼传》:“其后别与 邢 书云:‘夫建言明理,宜出典证,而违 孔 背 释 ,独为君子。若不师圣,物各有心,马首欲东,谁其能御。’”《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今马首欲东,无可相贐,手制粗鞋一双,綾袜一緉,聊表微意。”亦省作“ 马首东 ”。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昔余马首东,君在海北汭。” 清 朱彝尊 《效孟东野体即送其还高密》诗:“君今马首东,读书归旧巖。”
分類:东归返回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國語辭典》: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马足底由皮肤衍生而来的角质鞘。唐。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2.《庄子》书的篇名。全篇以马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无心作为,人民自然感化;清静不扰,人民自然正当」的旨意。
3.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漢語大詞典》: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