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注:「楚界犹未至南海,因齐处北海,遂称所近。牛马风逸,盖末界之微事,故以取喻。」唐·孔颖达疏引服虔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尚书》称「马牛其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注:「楚界犹未至南海,因齐处北海,遂称所近。牛马风逸,盖末界之微事,故以取喻。」唐·孔颖达疏引服虔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尚书》称「马牛其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简释
风马牛:指事物间毫不相干。宋杨万里《和张器先十绝》之二:“向来一别十番秋,消息中间风马牛。”
《尚书·周书·武成》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简释
归马华山阳:指罢战休兵。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二:“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柳宗元二十·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594~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词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包罗旁魄,胶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诤臣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词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包罗旁魄,胶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诤臣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漢語大詞典》:马牛风(馬牛風)
(1).马牛奔逸。语出《书·费誓》:“马牛其风。” 蔡沉 集传:“马牛风逸。” 宋 苏辙 《汝南示三子》诗:“饮食粗便鱼稻足,音尘不隔马牛风。” 明孙仁孺《东郭记·战必胜》:“ 齐 人煞诞,马牛风不及边关,无端侵越我江山。” 清 周亮工 《送季介庵吕素岩北还》诗:“雪里难寻鸿雁跡,尘中谁辨马牛风。”
(2).无关系,不相干。 宋 杨万里 《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诗:“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色缘有深意,谁谓马牛风?” 清 王韬 《臆谭·简辅》:“今相臣之去就废置,若无预乎草野之休戚,并不繫乎朝廷之重轻,在民若马牛风,在朝若九牛毛。”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2).无关系,不相干。 宋 杨万里 《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诗:“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色缘有深意,谁谓马牛风?” 清 王韬 《臆谭·简辅》:“今相臣之去就废置,若无预乎草野之休戚,并不繫乎朝廷之重轻,在民若马牛风,在朝若九牛毛。”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漢語大詞典》:风马牛(風馬牛)
见“ 风马牛不相及 ”。
《国语辞典》:风马牛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干) 拼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gān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参见「风马牛不相及」条。《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你想我那阳间的丈夫自己先不成个人,连他父母听说也做了野鬼,都得不著他的一点祭祀,况夫妻情义更如风马牛不相干了。」
分类:毫不相干
《漢語大詞典》:散马(散馬)
(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 南朝 宋 谢庄 《宋世祖庙歌·孝武皇帝》:“復礼辑乐,散马堕城。”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颂〉序》:“休牛散马,偃武修文。”参见“ 散马休牛 ”。
(2). 太平天囯 时期, 广东 、 广西 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清 严正基 《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起号起马,散号散马。”
(2). 太平天囯 时期, 广东 、 广西 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清 严正基 《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起号起马,散号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