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柞
犹一迭。柞,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音释:“柞,音诈。”
《國語辭典》:抵押  拼音:dǐ yā
以财物、不动产等质押给债权人,以做为偿还债务的保證。如:「为了向银行贷款,这栋房子只好抵押出去了。」《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如中国国家有款拨给,或中国绅富集资愿购,借款总数便应照减,拨还淞沪铁路工价后,即将已成车路暨备造沪宁全路作为借款抵押。」
《漢語大詞典》:一虎口
谓以拇指、食指伸张量物的长度。 元 无名氏 《阿纳忽》曲:“双凤头金釵,一虎口罗鞋。”《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
《國語辭典》:小六壬  拼音:xiǎo liù rén
一种古代的占卜方法。占时将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等六位分置食指、中指、无名指上,以月、日、时轮指数出,得大安、速喜、小吉为吉,其馀为凶。也称为「报时起课法」。
《国语辞典》:双钩执笔法(双钩执笔法)  拼音:shuāng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常用的书法执笔方法。简称为「双钩」。以食指和中指勾挽笔杆,而与拇指相对著握笔的方法。也称为「鹅头执笔法」。
《国语辞典》:鹅头执笔法(鹅头执笔法)  拼音:é tóu zhí bǐ fǎ
一种常用的书法执笔方法。以食指和中指向内钩住笔,而与拇指相对著握笔的方法。因食指的指节弯起,状如鹅头而得名。也称为「双钩执笔法」。
《国语辞典》:单钩执笔法(单钩执笔法)  拼音:dān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以食指勾挽笔杆,与拇指相对,其他三指头紧靠笔杆的执笔法。简称「单钩」。
《国语辞典》:指实掌虚(指实掌虚)  拼音:zhǐ shí zhǎng xū
书法执笔时的基本原则。即拇指、食指、中指执住笔管,无名指顶住笔管,小指紧贴无名指,起辅助作用,如此一著力,掌心空虚,运笔自能灵活自如。
《国语辞典》:拉骆驼(拉骆驼)  拼音:lā luò tuo
弯著食指和中指夹小孩的鼻子玩的一种游戏。如:「爸爸最喜欢和小妹妹玩拉骆驼。」
《國語辭典》:二拇指  拼音:èr mǔ zhǐ
第二根指头。即食指。
《漢語大詞典》:二拇指头(二拇指頭)
即食指。又称二拇指。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一手提掳着水壶,那隻手还把个二拇指头搁在嘴裡刁着。”
分類:食指
《國語辭典》:戟指怒目  拼音:jǐ zhǐ nù mù
伸出手指指人,眼睛圆睁瞪人。形容怒骂的神态。如:「他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戟指怒目,痛骂他那败坏门风的儿子。」
《漢語大詞典》:扳罾法
书法的执笔法之一。食指推上,如渔人之扳罾,故称。 明 解缙 《春雨杂述·书学详说》:“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正而奇健。”
《漢語大詞典》:爆栗子
栗爆。谓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人头顶的动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不知为什么, 大高二爷 顶恨她,有机会总要给她几个爆栗子,牙齿还要咬紧。”
《漢語大詞典》:喋盐指
食指的俗名。
分類:食指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