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黛墨
青黑色的颜料。《续列女传·梁鸿妻》:“今若衣綺绣,傅黛墨,非 鸿 所愿也。”新唐书·循吏传·薛元赏:“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鑱肤,夸诡力,剽夺坊间。”
《漢語大詞典》:三库(三庫)
(1).指 元 代禁中内藏、右藏、左藏三个库房。元史·世祖纪九:“禁中出纳分三库:御用宝玉、远方珍异,隶内藏;金银、只孙衣段,隶右藏;常课衣段、綺罗、縑布,隶左藏。”
(2).指 清 代户部所属的银库、缎匹库、颜料库。清史稿·职官一:“管理三库大臣, 满 汉 各一人……银、缎疋、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
《國語辭典》:银红(銀紅)  拼音:yín hóng
一种加朱砂于粉红色中调和而成的颜色。《红楼梦》第四○回:「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國語辭典》:油画(油畫)  拼音:yóu huà
一种西洋的绘画方法。利用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一类快乾油,调和颜料,绘画于布、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色彩效果。
《漢語大詞典》:锦砂(錦砂)
即丹雘。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漢語大詞典》:胶清(膠清)
(1).一种流动性较大而没有杂质渣滓的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2).亦作“ 胶青 ”。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朱子语类卷四:“ 伊川 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
《国语辞典》:群青  拼音:qún qīng
一种鲜丽的蓝色颜料。可用蓝铜矿研粉而成,也可以用陶土、硫磺及碳酸钠等热锻而成。也称为「佛青」。
《國語辭典》:佛青  拼音:fó qīng
一种鲜丽的蓝色颜料。参见「群青」条。
《國語辭典》:笔心(筆心)  拼音:bǐ xīn
1.毛笔笔头的中心锋毛所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六。艺绝》:「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常书用。笔心用胎发。」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书法下。永字八法》:「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两头下,以笔心压之。」
2.装于铅笔、原子笔等内部,可供书写的固体石墨蕊或液态油墨。也作「笔芯」。
《漢語大詞典》:绿青
矿石名。又称扁青、石绿。可用为国画颜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绿青﹝释名﹞:“ 陶弘景 曰:‘此即用画緑色者,亦出空青中,相挟带。今画工呼为碧青,而呼空青作緑青,正相反矣。’ 苏恭 曰:‘緑青即扁青也。’”
《国语辞典》:金油  拼音:jīn yóu
磨金成粉,调以胶水,以作字画的颜料,称为「金油」。
《漢語大詞典》:宫紫
紫色颜料。因宫中多用之,故称。 唐 温庭筠 《苦楝花》诗:“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漢語大詞典》:娥绿(娥緑)
即螺黛。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亦指女子用螺黛描画的眉。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想娥緑轻晕,鸞鑑新怨。”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蔷薇水》词:“沐出乌云多态度,晕成娥緑费功夫。”
《漢語大詞典》:檀子
浅红色颜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面色,先用三朱、腻粉、方粉、藤黄、檀子、土黄、京墨合和衬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柘木交椅,用粉、檀子、土黄、烟墨合。”
《国语辞典》:调色(调色)  拼音:tiáo sè
混合颜料,以调配出所需要的颜色。如:「图画的色彩,多为生活色彩的重现,绘画者多以颜料加以调色,以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