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泛音  拼音:fàn yīn
振动体所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于基音频率、且为基音频率的整数倍者。
《國語辭典》:童声(童聲)  拼音:tóng shēng
儿童未变声以前的嗓音。
《國語辭典》:低音  拼音:dī yīn
1.指频率较低的音。
2.乐曲或和声中最低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次声
频率低于听觉下限(20赫)的声波。波长有数百至数千米,能绕过一般障碍物而传得很远,大气对次声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喷发、海啸、台风、地震、核爆炸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
《國語辭典》:波速  拼音:bō sù
波形前进的速度,也就是波的扰动或能量传递的速度。
《国语辞典》:驻波(驻波)  拼音:zhù bō
两列波长、频率和振幅皆相同的波动,相向行进相遇时,叠合形成的波形。
《国语辞典》:千赫  拼音:qiān hè
量词。计算无线电波频率的单位。
《漢語大詞典》:兆周
电磁波频率单位,每秒一百万周的频率叫一兆周。
《國語辭典》:赫兹(赫茲)  拼音:hè zī
1.人名:(1)(Heinrich Rudolph Hertz,西元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證实光波与电磁波相同,證明了马克士威的电磁理论,建立后来无线电发明的基础,故学者称电磁波为赫兹波。(2)(Gustav Hertz,西元1887~?)德国物理学家。与夫然克氏用电子撞击原子,證实波耳原子理论,获西元一九二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量词。计算频率的单位。为英语hertz的音译。指每秒振动一次为一赫兹,简称为「赫」。
《國語辭典》:调频(調頻)  拼音:tiáo pín
1.频率调变(Frequency Modulation,FM)的简称。为电子通讯中常使用的一种讯号调变方法,常用于无线电载波通讯。在频率调变中,其射频载波之振幅维持不变,而频率则随著调变讯号电压之大小而成比例变化。
2.在电力系统中,用以调整发电或供电设备输出功率的一种操作方法。可使交流发电机或供电设备随系统负载变动,调整其输出功率,以维持系统功率平衡,并确保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漢語大詞典》:谐振(諧振)
无线电接收机中调谐回路的振荡频率与无线电发射台的振荡频率相同时,接收机就可以收到发射台的无线电波,这种现象叫做谐振。有时也称共振。
《国语辞典》:射频(射频)  拼音:shè pín
可发生连续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普通指由二十仟赫至几亿赫之间的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國語辭典》:声波(聲波)  拼音:shēng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也称为「音波」。
《漢語大詞典》:倍频
使获得频率为原频率整数倍的方法。利用非线性器件从原频率产生多次谐波,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倍数的那次谐波。在数字电路中则利用逻辑门来实现倍频。
《國語辭典》:复音(復音)  拼音:fù yīn
答覆、回函。如:「静候复音」。
《國語辭典》:复音(複音)  拼音:fù yīn
由两种以上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结合所产生的声波,称为「复音」。如:「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大都是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