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装(倒裝)  拼音:dào zhuāng
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如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即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的倒装。也作「倒置」。
《漢語大詞典》:淩躐
超越;超出寻常顺序。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论语下:“为学一凌躐便易怨天,一轻浮便易尤人。”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其铸钱、织布、挖河、犂田诸器,虽可仿製,但其法式同中有异,触类引伸,尚须考究;尤当权其轻重缓急,庶不致凌躐无序。” 清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二“乃陈币”:“入门之后,公与宾每门每曲揖,介与摈皆在后鴈行,则羣有司亦不得凌躐而前。”
《漢語大詞典》:列叙
(1).依次叙述。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列叙时人,録其所述。”
(2).按照顺序排列。宋书·后妃传序:“后宫列叙,準尚书令,銓六宫。”《宋史·乐志十三》:“凝旒在御,列叙爰分。”
《漢語大詞典》:緁猎(緁獵)
次序;先后顺序。汉书·扬雄传上:“徽车轻武,鸿絧緁猎。” 颜师古 注:“緁猎,相差次也。”
《国语辞典》:琶音  拼音:pá yīn
音乐名词。将同一和弦的音,依上行或下行顺序先后演奏出之和弦音。
《漢語大詞典》:分叙(分敍)
分别顺序、次第。《晋书·律历志上》:“是故郊祀朝宴,用之有制,歌奏分敍,清浊有宜。”
《漢語大詞典》:等叙
(1).定等级次序。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2).指等级顺序。孟子·滕文公上“长幼有叙” 宋 孙奭 疏:“长幼有等叙。”
《漢語大詞典》:次主
犹主次。指尊卑先后的顺序。国语·楚语下:“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次主之度。” 韦昭 注:“疏数之度。”
《國語辭典》:编号(編號)  拼音:biān hào
1.排列号数。如:「这些试卷编号之后便加上弥封,送交阅卷老师。」
2.编定的号数。如:「个人身分證统一编号」。
《漢語大詞典》:亲秩(親秩)
按亲戚亲疏血统远近所定的顺序。《后汉书·质帝纪》:“其令 恭陵 次 康陵 , 宪陵 次 恭陵 ,以序亲秩,为万世法。”
《漢語大詞典》:鼠尾帐(鼠尾帳)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帐目。宋史·赵开传:“减 蒲江 六井 元符 至 宣和 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
《漢語大詞典》:表次
列表排列顺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 太史 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於 孔子 。”
《漢語大詞典》:七曜历(七曜曆)
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 巴比伦 (一说始于古代 埃及 )。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 中亚 康国 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 吴伯善 《陈七曜历》五卷。 敦煌 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漢語大詞典》:授木
授位予木德;授位自木德。古代认为帝王的传授依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春秋保乾图》:“黑帝治八百岁,运极而授木;苍帝七百二十岁而授火。”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赫矣 高祖 ,肇载天禄……庆云应辉,皇阶授木。” 李善 注:“言 汉 之歷运,为 周 木德所授也。”参见“ 五行相生 ”。
《漢語大詞典》:五行相生
我国古代“五行”说所谓木、火、土、金、水五者互相生成。其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运次:“自古帝王五运之次,凡二説。 邹衍 则以五行相胜为义, 刘向 则以五行相生为义。”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二:“五行相生,五行相胜诸说,盛行于 汉 魏 ,流传到 唐 宋 尤以阴阳五行为金科玉律。”
《国语辞典》:排行榜  拼音:pái háng bǎng
为某项目的,经调查统计方式,把结果依前后顺序列出的名单。如:「流行歌曲排行榜」、「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