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协从
违忤
顺阳
屈首
服属
顺事
顺性
坤顺
任数
敬顺
从物
苟从
顺道
驯鸽
顺义
《漢語大詞典》:协从(協從)
和合,顺从。书·大禹谟:“鬼神其依,龟筮协从。” 孔颖达 疏:“鬼神其依我矣,龟筮復合从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故助 汉 者协从,背 刘 者众乖。”北齐书·文宣纪:“ 显祖 因循鸿业,内外协从。” 宋 陆游 《谢赦表》:“观人心之鼓舞,知天意之协从。”
分類:和合顺从
《漢語大詞典》:违忤(違忤)
亦作“ 违啎 ”。
(1).违背;不顺从。汉书·张敞传:“ 宣帝 徵 敞 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 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 霍光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 梁冀 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指抵触;不一致。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毕氏 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漢語大詞典》:顺阳(順陽)
谓顺从阳气,顺应天道。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祭祀志》注:‘《皇览》曰:“迎礼春、夏、秋、冬之乐,又顺天道,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天子迎春於东堂,号曰助天生。”’上云‘顺天道’。天,阳也。是‘顺阳助生’,乃《明堂月令》之明文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三月三日及上除……乃顺阳布德。”
《漢語大詞典》:屈首
(1).犹埋头。指专心、下功夫。史记·苏秦列传:“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学士文》:“我初闭门,屈首书诗。”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八:“男儿读书良不恶,屈首残编务穿凿。”
(2).低头。屈服顺从貌。《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不能屈首事人,盍适他国。” 明 袁宏道 《答内》诗:“屈首空云事已成,到头转觉官无味。”
《漢語大詞典》:服属(服屬)
(1).顺从归属。史记·朝鲜列传:“ 真番 、 临屯 皆来服属,方数千里。”汉书·黥布传:“诸侯兵皆服属 楚 者,以 布 数以少败众也。”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天下轻武,所置守备者日趋蹌,服属於卿大夫之家,不復坐厅事。厅事虽设,为樵牧场。”
(2).五服内的亲族。 南朝 梁武帝 《赐宗戚侯爵诏》:“凡是宗戚有服属者,并可赐沐食乡亭侯。”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国初奏荐之制甚宽,不拘服属远近……其后又以服属之亲踈为奏官之高下。”
《國語辭典》:顺事(順事)  拼音:shùn shì
1.称心的事。如:「近一个月来,诸多顺事接踵而至,令他好不开怀。」
2.和顺事奉。《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此圣王所以顺事阴气,和神人也。」
3.顺应已成的事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也。』」
分類:顺从侍奉
《國語辭典》:顺性(順性)  拼音:shùn xìng
依循著本性、心性。如:「老子主张的理想国度是无为、顺性的世界。」
《漢語大詞典》:坤顺(坤順)
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颖达 疏:“言坤道柔顺,承奉於天以量时而行。”后以“坤顺”称妇女温柔顺从。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宫训》:“宫树槐根隐隐,从地府学成坤顺。”
《漢語大詞典》:任数(任數)
(1).用权谋,使心计。文子·道原:“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岂不以虚怀待人,人亦思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宋史·卢多逊传:“ 多逊 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 阳明 任数,其去留不可必, 晋溪 力主其説,以为 阳明 必能成功。”
(2).顺从命运;顺应天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漢語大詞典》:敬顺(敬順)
(1).敬重顺从。史记·五帝本纪:“乃命 羲和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2).犹敬慎。《淮南子·道应训》:“ 成王 问政於 尹佚 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顺与慎同。”清史稿·淳度亲王允祐传:“ 雍正 元年,进封亲王,詔褒其安分守己,敬顺小心。”
《漢語大詞典》:从物(從物)
(1).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荀子·哀公:“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 杨倞 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 宋 秦观 《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於一身,復从物兮何求!”
(2).顺从自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漢語大詞典》:苟从(苟從)
盲从;无原则地顺从。汉书·元帝纪:“媮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閔焉。”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明史·梁储传:“臣等断不敢阿意苟从,取他日戮身亡家之祸也。”
《國語辭典》:顺道(順道)  拼音:shùn dào
1.顺从道义。《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
2.顺便。如:「顺道把那杯茶端过来。」
3.顺路。如:「这路正好顺道,我可以送你一程。」
《国语辞典》:驯鸽(驯鸽)  拼音:xún gē
经过人类饲养、训练,能顺从人意的鸽子。
《漢語大詞典》:顺义(順義)
顺从正义。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顺义,顺王义也。”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孔 传:“以富资而能顺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荀子·强国“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 唐 杨倞 注:“不可不顺义。”
分類:顺从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