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顺默(順默)
谓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宋书·徐羡之传》:“臣等荷遇二世,休慼以均,情为国至,岂容顺默。”宋书·何尚之传:“若值 汲黯 、 辛毗 ,必将犯颜切諫,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开物归信门》:“岂容顺默驶流晏安苦海沉沦沸火而不自拔者乎!”
《漢語大詞典》:顺止(順止)
顺从礼法、礼仪。文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旧注:“止,礼也。”
《漢語大詞典》:顺遵(順遵)
顺从遵循。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平治 洚水 ,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 禹 ,人力奚能致此耶?”
分類:顺从遵循
《漢語大詞典》:惟惟
应答之词。顺从貌。荀子·大略:“惟惟而亡者,诽也。” 杨倞 注:“惟,读为唯,听从貌。”
分類:应答顺从
《国语辞典》:推就  拼音:tuī jiù
心里所想与行为,表现出既推却又顺从的矛盾表现。如:「推就之间,几许无奈?」
《漢語大詞典》:猗移
委曲顺从貌。列子·黄帝:“吾与之虚而猗移,不知其谁何。” 杨伯峻 集释:“ 冯登府 曰:‘猗移,即委蛇。’释文云:‘猗,於危切。猗移,委移,至顺之貌。’” 宋 朱熹 《调息箴》:“容与猗移,静极而嘘。”
分類:委曲顺从
《漢語大詞典》:集服
顺从,服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
分類:顺从服从
《漢語大詞典》:恪顺(恪順)
恭敬顺从。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吉利》:“臣愚以为该夷妄拟干求,当折以天朝法度,若其归心恪顺,不必责以 中国 仪文。”
《漢語大詞典》:矜忤
骄矜违忤,自大而不顺从。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惟惧隐之不微,惟患匿之不密。故有矜忤之容,以观常人;矫饰之言,以要俗誉。”
《漢語大詞典》:顺明(順明)
谓顺从贤明。史记·赵世家:“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臣之分也。”
分類:顺从贤明
《國語辭典》:顺溜(順溜)  拼音:shùn liu
1.形貌平顺可观。如:「这孩子生得还顺溜,又听话,倒也叫人喜爱。」
2.性情和顺。如:「这小孩乖巧听话,比谁都顺溜。」
3.服从。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五出:「他心顺溜于俺,先封他为溜金王之职。」
4.时运顺利。《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小人姓张,因为做事,是件顺溜,为此人起一个混名,只叫小人张溜儿。」
《漢語大詞典》:顺典(順典)
顺从典常。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拜侍中刺史章》:“今寰海顺典,琼都咸光;调御惟新,鎔製就始。”
分類:顺从典常
《漢語大詞典》:顺俯(順俯)
俯身顺从。指接受民众意见、要求。 龚振黄 《青岛潮》第十三章:“念民气之不可过遏,务恳顺俯舆情,电 巴黎 和会 陆专使 等,就近与协约国各专使,据理严重交涉,誓不达还我目的不止。”
《漢語大詞典》:慎比
谓顺从亲近。荀子·仲尼:“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慎比即顺比,言虽顺比於君,而不諂諛也……顺、慎古多通用。”
分類:顺从亲近
《漢語大詞典》:作诺(作諾)
连声答应。表示顺从。南齐书·张绪传:“ 绪 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 清 吴伟业 《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名士有谁甘作诺,丈夫何必尚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