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司马顺之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北魏人。明元帝二年,入常山,聚众于封龙山,自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为赵郡大盗赵德执送京师,被杀。
薛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万泉人,字顺之。薛平子。以荫授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累迁汾州刺史,徙濮州。引水灌田,储粟赈灾有功,擢将作监。终左领军卫上将军。
祁顺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岐州扶风人。玄宗时,累任左司员外郎。天宝五载,为刑部员外郎,受诏至北海决杀太守李邕。六载,撰《开梁公堰颂》。肃宗乾元二年,撰《南叟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邓州新野人,字顺之。庾何子。擢进士第,又中宏辞,辟宣州幕府。入拜右补阙、起居舍人。召为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权知吏部选事,转吏部侍郎。文宗将立鲁王为太子,慎选师傅,敬休以户部侍郎兼鲁王傅。敬休姿容温雅,不饮酒茹荤,不近声色。官终尚书左丞。有《谕善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字顺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又中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辟为宣州从事。累迁右补阙、起居舍人。十三年,为礼部员外郎,入为翰林学士。后迁礼部郎中,改兵部郎中、知制诰。历工部、吏部侍郎。文宗大和六年(832),以户部侍郎兼鲁王傅,迁尚书左丞。九年卒,赠吏部尚书。生平散见《唐会要》卷二五、卷三九、卷五六及卷六七,新、旧《唐书》本传,《广卓异记》卷一三。敬休姿容温雅,襟怀旷达冲淡,能诗善文。《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谕善录》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二
敬休字顺之。南阳新野人。举进士。以宏词登科。累官工部侍郎。徙吏部兼鲁王傅。再为尚书左丞。大和九年卒。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谟,滑州(今河南滑县)人。宣宗大中时为桂管观察使张固幕从事。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8 【介绍】: 五代时僧。晋陵人,俗姓商,字顺之。幼家贫,佣书于罗隐家。年二十五,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吴越王钱元瓘造十佛伽蓝,召为寺主,署曰文光大师。能诗文,长于《》。有《会释记》、《增晖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后徙湮阳。而觉生焉。素业儒。唐季之乱。窘乏无所归。尝以佣书获事给事中罗公隐于其家。公偶与语。哀之曰。儿何至此。因多与之直而劝之学。文德初。时年二十有五。乃游温州。依开元寺出家。龙纪中。受具戒。即究律部于西明慧则律师。则盖法宝大师之上足。广明中。自关辅逃难浙浒。觉始见之天台。及则长往。觉继讲训于温州。俄而武肃钱王之季弟铧来牧。礼貌加重。或诬以微过。释不问。徙居钱唐之大钱寺。文穆王。命主千佛新伽蓝。仍借赐紫服。私暑以文光大师号。未几。以老病乞解职。啸傲山房。以道自乐。示寂之年。八十五矣。其所作有增晖集二十卷。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五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希觉。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觉生于溧阳。家系儒墨。属唐季丧乱累被剽略。自尔贫窭尝佣书于给事中罗隐家。偶问名居。隐曰。毗陵商家儿何至于此。叹息再三。多与顾直劝归乡修学。至年二十五叹曰。时不我与。或服晚乘轩。皆一期尔。忽求出家于温州开元寺。文德元年也。龙纪中受戒。续揣摩律部。禀教于西明寺慧则律师。时在天台山也。则乃法宝大师之高足。广明中关中丧乱。避地江表。觉始窥其墙。终见室家瑰富。以则出集要记解南山钞。不称所怀何耶古德妄相穿凿各竞师门。流宕忘返。觉遂著记。广之曰增晖录。盖取曹植云。萤烛末光增晖日月。谦言增晖集要之日月也。二十卷成部。浙之东西盛行斯录。暨乎则公长往。乃讲训于永嘉。武肃王钱氏季弟铧牧是郡。深礼重焉。寻为愚僧所诬塑。释而不问。徙于杭大钱寺。文穆王造千佛伽蓝。召为寺主。借紫私署曰文光大师焉。四方学者骋骛而臻。觉外学偏多长有易道。著会释记二十卷。解易至上下系及末文甚备。常为人敷演此经。付授于都僧正赞宁。及乎老病乞解见任僧职。既遂所怀。唯啸傲山房以吟咏为乐。年八十一。然犹抄书籍异本。曾无告倦。未终之前。舍衣物作现前僧得施。复普饭一城僧。自此困惫每睡见有一人。纯衣紫服。肌肤软弱。如绵纩焉。意似相伴。才欲召弟子将至。此人舒徐下床。后还如故亲向。赞宁说此。某知是天人耳。嘱托言毕而绝。享年八十五。生常所著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五卷。注林鼎金陵怀古百韵诗杂体四十章。觉之执持未尝弛放。勤于讲训切于进修。学则弥老而不休。官则奉身而知退。可谓高尚其事名节俱全。长者之风蔼然如在所居。号释氏西斋。慕吴兢之蕴积编简焉。
《漢語大詞典》:柔心
(1).性情柔和。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温顺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3).谓安其心,收敛其心。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二·唐庐江潜山天柱寺惠符:“﹝ 惠符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厌在家,忽投 香巖寺 ,矫迹柔心,淳淑顿变,纳法之后……安禪不动。”
《国语辞典》:明顺(明顺)  拼音:míng shùn
明白敬顺之道。《文选。潘岳。闲居赋》:「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國語辭典》:顺心(順心)  拼音:shùn xīn
称心,合乎心意。如:「诸事顺心」。也作「顺怀」。
《漢語大詞典》:柔性
柔顺之性。 唐 宋之问 《江亭晓望》诗:“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分類:柔顺顺之
《漢語大詞典》:桀心
不顺之心。《汉书·匈奴传下》:“至 本始 之初, 匈奴 有桀心,欲掠 乌孙 ,侵公主。” 颜师古 注:“桀,坚也。言其起立不顺。”
分類:不顺顺之
《漢語大詞典》:执雌(執雌)
谓保持柔顺之德。《孔子家语·观周》:“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 章炳麟 《箴新党论》:“学生能善体虏酋之志,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於是乎在。”
《漢語大詞典》:女顺(女順)
女子柔顺之道。礼记·昏义:“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女顺,母道也。”
《漢語大詞典》:狎兽(狎獸)
驯顺之兽。 南朝 陈 沈炯 《同庾中庶肩吾周处士弘让游明庆寺》诗:“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禪牀。”
分類:驯顺顺之
《漢語大詞典》:凶土
指教化不顺之地。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谓德教。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 孔晁 注:“不顺政,故曰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