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0,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鹤顶
露顶
云顶
顶戴
丹顶
树顶
透顶
圆顶
到顶
岩顶
塔顶
灭顶
头顶
朱顶
顶头
《漢語大詞典》:鹤顶(鶴頂)
(1).鹤的头顶。色红。 唐 顾况 《萧寺偃松》诗:“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唐 韩偓 《红芭蕉赋》:“鹤顶尽侔,鷄冠詎拟?兰受露以殊忝,枫经霜而莫比。”
(2).指荔枝佳品鹤顶红。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参见“ 鹤顶红 ”。
(3).指鹤顶梅。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杨学沆 注:“鹤顶,《羣芳谱》:鹤顶梅实大而红。”
(4).鹤顶鸟的头盖骨。加工后可作饰物。 明 费信 星槎胜览·旧港:“﹝地产﹞黄蜡并鹤顶之类。”参见“ 鹤顶鸟 ”。
(5). 清 朝大官的顶戴。亦借指将吏。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國語辭典》:鹤顶红(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鹤的顶冠,其色艳红,故称为「鹤顶红」。相传有剧毒,食之能致命。
2.杨梅科「杨梅」的别名。参见「杨梅」条。
《漢語大詞典》:鹤顶鸟(鶴頂鳥)
鸟名。 明 马欢 《瀛涯胜览·旧港》:“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脛长,脑骨厚寸餘,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
分類:鸟名
《骈字类编》:露顶(露顶)
唐 李颀 赠张旭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唐 李白 夏日山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 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
《漢語大詞典》:云顶(雲頂)
(1).山名。在 四川 境内。 前蜀 贯休 《游云顶山晚望》诗:“ 云顶 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 南在何处,堪笑復堪悲。”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跃马上 云顶 ,欲呼飞仙人。” 钱仲联 校注引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金堂县》:“《名山志》云:‘ 金堂 三学山 ,乃 汉州 北山,一名 云顶 ,一名 石城 ,亦名 栖贤 、 开照 ,其实一山也。’”
(2).山名。在 浙江省 瑞安县 东。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坐寻 云顶 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3).高山顶上。 宋 陈著 《念奴娇·献再一兄成室大任》词:“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木。” 明 高启 《题瀑布泉》诗:“千山云顶一泉飞,仰面时惊雨溼衣。”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漢語大詞典》:丹顶(丹頂)
指丹顶鹤朱红色的头顶。 唐 刘禹锡 《鹤叹》诗之二:“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宋 陆游 《山房》诗:“老鹤初来未丹顶,稚松亲种已虬枝。”《水浒传》第一回:“鹤生丹顶,龟长緑毛。” 胡乔木 《仙鹤》诗:“你的仪态是优雅的峰端,你的丹顶是珍异的王冠。”
《漢語大詞典》:树顶(樹頂)
树的顶端。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树顶鸣风飇,草根积霜露。”
分類:顶端
《國語辭典》:透顶(透頂)  拼音:tòu dǐng
极甚、非常。如:「他真是个聪明透顶的人,甚么事都难不倒他。」
《国语辞典》:圆顶(圆顶)  拼音:yuán dǐng
1.半个球形的屋顶,称为「圆顶」。
2.为球面状的屋顶,可由均匀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薄壳或钢架顺著球面曲度构成,是大跨距屋顶之一。
《漢語大詞典》:到顶(到頂)
达到极限。 李宗金 《前进没有止境》:“当我们站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先进单位之后,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我们应当继续前进,但也有的同志认为不错了,到顶了。”
分類:到顶极限
《骈字类编》:岩顶(岩顶)
唐 武则天 游九龙潭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骈字类编》:塔顶(塔顶)
唐 李洞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 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
分类:塔顶
《國語辭典》:灭顶(滅頂)  拼音:miè dǐng
溺死。比喻灾祸严重,令人致死。《易经。大过卦。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國語辭典》:头顶(頭頂)  拼音:tóu dǐng
头的最上部。如:「他靠著身体的平衡,可以将篮球放在头顶而不掉下来。」
《国语辞典》:朱顶(朱顶)  拼音:zhū dǐng
动物名。鸟纲燕雀目雀科。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等地。体形比麻雀小,头顶为红色,背羽是淡褐色,身体灰白而有斑点,食白杨等植物的种子。也称为「贮点红」。
《國語辭典》:顶头(頂頭)  拼音:dǐng tóu
迎头、当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走不得几步,顶头遇著一个人。」《红楼梦》第六六回:「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