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顶头(頂頭)  拼音:dǐng tóu
迎头、当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走不得几步,顶头遇著一个人。」《红楼梦》第六六回:「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
《國語辭典》:喷水(噴水)  拼音:pēn shuǐ
急速地喷射出水。如:「那段水管因被挖断,一时之间猛喷水。」
《國語辭典》:雁来红(雁來紅)  拼音:yàn lái hóng
植物名。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原产热带亚洲。茎直立粗大,高八十至一百五十公分。叶菱状卵形,上有斑点,甚美观。夏秋之间开淡绿色或淡红色细花,花成簇腋生,下部花序球形,上部花序成断续穗状。胞果卵状长椭圆形,环状横裂。多种植于庭园中,供蔬食及观赏,可入药。也称为「老少年」、「十样锦」。
《漢語大詞典》:残溜(殘溜)
雨后在房、篷等顶上零星的滴水。 明 文徵明 《新晴》诗:“初阳动簷瓦,残溜时自滴。” 清 沈德潜 《夜泊听雨》诗:“入夜篷窗罨散丝,深更残溜滴迟迟。”
《漢語大詞典》:压顶(壓頂)
露天的墙顶上用砖、瓦等筑成的覆盖层。
《国语辞典》:角儿(角儿)  拼音:jiǎo ér
1.隅。如:「墙角儿」、「桌子角儿」。
2.方向。如:「你看东北角儿上的天空直打闪。」
分类:方向
《漢語大詞典》:帽顶(帽頂)
(1).帽的顶端。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綫,以红綫缝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 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寳帽顶、寳带、寳鞍,却之,戒諭如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 顶戴 ”。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漢語大詞典》:轮相(輪相)
(1).佛教语。佛三十二相之一,谓佛足掌有千辐轮形印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观无量寿佛经》:“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参见“ 三十二相 ”。
(2).塔顶上的轮盖。通常有九层,故也称九轮。经律中又有相轮、金刹、金幢、露盘等名。 晋 法显 南海寄归内法传·灌沐尊仪:“制底如小枣,上置轮相竿若细针。”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相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漢語大詞典》:瓦陇(瓦隴)
亦作“ 瓦垄 ”。
(1).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度前铺瓦陇,发本积墙隈。”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以其殻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忽剌剌半空霹靂声惊动,古都都揭了瓦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蚶:“其小者名瓦衕子,言形如瓦垄也。”
(2).蚶的别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瓦陇梦》:“有惠瓦陇百餘枚,不忍食,寘之盆中,将以明日放诸 江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 湘 巖竇多石燕,附石而生,状如海物中瓦壠。”壠,一本作“ 陇 ”。
《漢語大詞典》:顶丝(頂絲)
禽鸟头顶上的细长羽毛。 唐 雍陶 《咏双白鹭》:“双鷺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唐 刘象 《鹭鸶》诗:“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國語辭典》:瓦垄(瓦壟)  拼音:wǎ lǒng
屋顶以瓦铺成,其行列称为「瓦垄」。也称为「瓦楞」。
《漢語大詞典》:瓦陇(瓦隴)
亦作“ 瓦垄 ”。
(1).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度前铺瓦陇,发本积墙隈。”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以其殻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忽剌剌半空霹靂声惊动,古都都揭了瓦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蚶:“其小者名瓦衕子,言形如瓦垄也。”
(2).蚶的别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瓦陇梦》:“有惠瓦陇百餘枚,不忍食,寘之盆中,将以明日放诸 江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 湘 巖竇多石燕,附石而生,状如海物中瓦壠。”壠,一本作“ 陇 ”。
《漢語大詞典》:中幡
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國語辭典》:气楼(氣樓)  拼音:qì lóu
仓库屋顶上通气的小楼。《十国春秋。卷三○。南唐。卢绛传》:「自气楼入仓中盗米,一夕往返数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温打开匣,脱了枷,同那刘文政跃身从气楼走出。」
《漢語大詞典》:屋溜(屋霤)
屋檐滴下的水。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丞相势位,岂不能筑河沙而障屋溜。”
屋霤:1.屋檐边的承霤,即承接屋顶上雨水的长槽。《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 汉 高诱 注:“牢读屋霤, 楚 人谓牢为霤。”
(2).屋檐。礼记·玉藻“颐霤,垂拱” 唐 孔颖达 疏:“颐霤者,霤,屋簷。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唐 崔融 《瓦松赋》:“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千株万茎,开花吐叶。”
(3).屋檐水。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其拒而不受於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
《漢語大詞典》:云池(雲池)
高山顶上的池水。《水浒传》第五九回:“远远地望见那西岳 华山 时,端的是好座名镇高山!怎见得?但见:……傍人遥指,云池深内藕如船;故老传闻,玉井水中花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