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结合韵(结合韵)  拼音:jié hé yùn
由两个韵母结合成的音。在国音中有二十二个结合韵,都是由ㄧ、ㄨ、ㄩ作为介音。如ㄧㄚ、ㄧㄝ、ㄨㄚ、ㄨㄛ、ㄨㄞ、ㄩㄝ、ㄩㄢ、ㄩㄣ、ㄩㄥ等。
《国语辞典》:练声曲(练声曲)  拼音:liàn shēng qǔ
一种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用以加强演唱技巧。练声曲中亦有富于艺术价值者,可供音乐会演出。
《国语辞典》:阳声韵(阳声韵)  拼音:yáng shēng yùn
声韵学家称带有鼻声韵尾m、n、ng的韵母。如中古韵书中的东、冬、侵、谈等韵。也称为「阳韵」。
《國語辭典》:鼻韵母(鼻韻母)  拼音:bí yùn mǔ
鼻音收尾的韵母。如国语的ㄢ(an)、ㄣ(en)、ㄤ(ang)、ㄥ(eng)等。
《國語辭典》:闭口韵(閉口韻)  拼音:bì kǒu yùn
声韵学上指具有双唇辅音收尾的韵母,如-am、-ap等。在上古、中古音是普遍的现象,但演变至现代汉语,仅保留于闽南、客家、广东等南方方言。
分類:收尾韵母
《漢語大詞典》:傍纽(傍紐)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傍、正之目,自此而分清浊也。”参见“ 正纽 ”。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单韵母(單韻母)  拼音:dān yùn mǔ
只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国音字母中的ㄚ、ㄛ、ㄜ等。
《漢語大詞典》:迭韵
1.亦作"叠韵"。
2.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3.指赋诗重用前韵。
《國語辭典》:吃口令  拼音:jí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由说者迅速读出。因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有如口吃一般,故称为「吃口令」。也称为「绕口令」。
《國語辭典》:绕口令(繞口令)  拼音:rào kǒu lìng
1.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念起来有些拗口,而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曲艺、戏曲界常用来作为训练咬字、矫正口音、练习各种声调的方法。也称为「吃口令」、「急口令」、「拗口令」。
2.曲折难懂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不懂你这绕口令儿啊!你只说,你作甚么来的?谁叫你来的?你怎么就知道有这个门儿?」
《國語辭典》:开口呼(開口呼)  拼音:kāi kǒu hū
国音学上指没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不是ㄧ、ㄨ、ㄩ的韵母。发音时双唇开展,故称为「开口呼」。
《國語辭典》:介音  拼音:jiè yīn
介于声母与主要元音之间,带有辅音性倾向的高元音。如ㄐㄧㄚ(家)、ㄓㄨㄤ(庄)或ㄑㄩㄢ(圈)中的ㄧ、ㄨ、ㄩ皆是介音。也称为「韵头」、「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