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罗浮宫
尼古丁
来苏水
伊玛目
朱古力
香颂
一阐提
耶维
札萨克
札撒
站赤
便士
必阇赤
波毕
阿那含
《国语辞典》:罗浮宫(罗浮宫)  拼音:luó fú gōng
法国旧王宫。为louvre的音译,位于巴黎市中心,赛纳河北岸,面积约十九点七平方公里。菲利浦二世(西元1180~1223)时始建,经历代国王增建,至十九世纪完成。西元一六七八年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罗浮宫初次公开开放。一七九一年五月,正式成立罗浮宫博物馆。也译作「卢佛尔宫」、「卢夫宫」、「卢甫耳宫」。
《国语辞典》:尼古丁  拼音:ní gǔ dīng
由烟草叶中提出的有毒生物碱。为英语nicotine的音译。可用水蒸气蒸馏法而得。为有异臭味之油状物,毒性极强,有杀虫力。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增加血糖量及麻痹神经等作用。也称为「烟碱」、「烟草素」。
《国语辞典》:来苏水(来苏水)  拼音:lái sū shuǐ
一种药物的商标名称。为英语lysol的音译。是甲酚和肥皂混合的褐色油质溶液,可作为消毒剂及防腐剂。也译作「来沙尔」、「来舒水」。
《国语辞典》:伊玛目(伊玛目)  拼音:yī mǎ mù
回教用语。回教的宗教师。为英语imam的音译。英语的首一字母大写的是某些回教国家元首的称号,或指回教什叶派的教长。
《国语辞典》:朱古力  拼音:zhū gǔ lì
一种食品。英语chocolate的音译。将可可的果实研为细末,加糖及香料所制成。也译作「巧克力」。
《国语辞典》:香颂(香颂)  拼音:xiāng sòng
法国的大众歌谣。为法语chanson的音译。其义为「歌」,指十二、十三世纪以后的乐曲。
《國語辭典》:一阐提(一闡提)  拼音:yī chǎn tí
佛教指不具有佛性,永远不能解脱成佛的众生。为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意译不具信或断善根。《能显中边慧日论》卷一:「断善根者名一阐提。」
《漢語大詞典》:耶维(耶維)
梵语音译。也译作“茶毗”、“闍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漢語大詞典》:札萨克(札薩克)
蒙语的音译。源出“札撒”一词,意为“支配者”、“尊长”。 清 代 蒙古 地区旗长的称呼。内属 蒙古 各旗一般不设,外藩 蒙古 各旗由 清 政府就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隶理藩院,受中央监督。解放后只保留旗的称谓,相当于县,取消札萨克,设旗长。清史稿·兵志一:“ 内外蒙古 之兵,设旗编次,略同内八旗。每旗设札萨克一人,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为之。”
分類:音译一词
《漢語大詞典》:札撒
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 南宋 嘉泰 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 开禧 二年(公元1206年), 蒙古汗国 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 畏兀儿 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元史·大宗纪:“秋八月己未……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札撒。”
《國語辭典》:站赤  拼音:zhàn chì
元代的驿站。译自蒙古语。《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
《国语辞典》:便士  拼音:biàn shì
英国的货币名称。为英语pence的音译。是一先令的十二分之一,一百便士等于一英磅。也译作「本士」、「辨士」。
《漢語大詞典》:必阇赤(必闍赤)
蒙古语音译。 元 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必赤赤怀着文簿。”元史·兵志二:“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闍赤。”元史·祭祀志三:“设神位于中书省,用登歌乐,遣必闍赤致祭焉。必闍赤,译言典书记者。”
《漢語大詞典》:波毕(波畢)
英语poppy的音译。罂粟。 清 魏源 《筹海篇》四:“ 英 夷之説曰:若要 印度 人不栽波毕,除非 中国 人不食鸦片。”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文 ﹞遂为考核地质,知其颇不宜於种桑,而甚宜於波毕。”
《國語辭典》:阿那含  拼音:ā nà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三果。證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来,而升到天界,并在天界證涅槃。阿那含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證二果,正趋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也作「不来」、「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