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连线(連線)  拼音:lián xiàn
1.电子资料传输中,一种随时透过通信线路可交互传送资料的操作模式。如:「现在我们透过电脑连线,来看看股市行情。」
2.将离线状态转成可相交互传输的状态。如:「现在让我们把这两部电脑连线,以便传送资料。」
《國語辭典》:音节文字(音節文字)  拼音:yīn jié wén zì
以表音节的字母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一个字母既表一个音节,一个词有多少音节,就以多少字母记录。如日文的假名、梵文等。
《国语辞典》:遒文壮节(遒文壮节)  拼音:qiú wén zhuàng jié
文句刚健,音节豪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杜子美四》:「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文壮节,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国语辞典》:固定重音  拼音:gù dìng zhòng yīn
一种词中的重音。指将重音固定在词的某一个音节上。如捷克语、拉脱维亚语的重音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而法语和我国维吾尔语的重音则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
《国语辞典》:三合复元音(三合复元音)  拼音:sān hé fù yuán yīn
在一个音节里,由三个元音所组成的复元音。如:国音中的ㄨㄟ〔wēi〕、ㄨㄞ〔wāi〕、ㄧㄠ〔yāo〕、ㄧㄡ〔yōu〕。也作「三合元音」。
分类:音节元音
《国语辞典》:替代作用  拼音:tì dài zuò yòng
1.心理学上指当原有事物目标无法符合个人需求条件时,转向以另一目标代替的现象,称为「替代作用」。如:「移情是一种感情的替代作用。」
2.语言学上指在外国语中,遇到某些音素或音节构造是本国语言所没有的时候,就用本国语言系统中相似或相近的音素替代,这种现象称为「替代作用」。
《国语辞典》:次重音  拼音:cì zhòng yīn
拼音语言中,多音节的词有程度不等的重音,念的最重者称为「重音」,念的次于重音的强度者称为「次重音」。
《国语辞典》:单音语(单音语)  拼音:dān yīn yǔ
由单音节构成的语言,即一字一音。如汉语即是单音语。
《国语辞典》:吏读(吏读)  拼音:lì dú
古代韩国由汉字组成的一套音节符号。七世纪时为韩国僧人所创。也作「吏道」、「吏吐」。
《国语辞典》:短音  拼音:duǎn yīn
短促的音调、音节。如:「这首歌的前奏是由数个节奏轻快的短音组成。」
《国语辞典》:主元音  拼音:zhǔ yuán yīn
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声韵学上则称为「韵腹」。
《国语辞典》:练声曲(练声曲)  拼音:liàn shēng qǔ
一种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用以加强演唱技巧。练声曲中亦有富于艺术价值者,可供音乐会演出。
《國語辭典》:复音词(複音詞)  拼音:fù yīn c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如葡萄、服务等。
《國語辭典》:复合元音(複合元音)  拼音:fù hé yuán yīn
在一个音节里的音值前后不一致,发音时嘴唇和舌头从一个元音的位置过渡到另一个元音的位置者,称为「复合元音」。也称为「复元音」、「复韵母」。
《国语辞典》:闭音节(闭音节)  拼音:bì yīn jié
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如国语中以n(安)、ŋ(帮)收尾的字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