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锦鞋(锦鞋)  拼音:jǐn xié
以五彩丝线织成的鞋履。流行于魏晋以后,多为贵族妇女所穿著。
《骈字类编》:罗鞋(罗鞋)
唐 张祜 少年乐 锦袋归调箭,罗鞋起拨毬。
《漢語大詞典》:鞋袜(鞋襪)
亦作“ 鞋韈 ”。 鞋子与祙子。亦偏指鞋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大父廉俭》:“大父少傅素廉俭……待子弟僕甚严,虽甚暑,未始去背子鞋韈。”《金瓶梅》第七一回:“忽听得窗外有妇人语声甚低,即披衣下牀,靸着鞋袜悄悄启户视之。”红楼梦第二七回:“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
《漢語大詞典》:鞋袜
见“ 鞋袜 ”。
《國語辭典》:蒲鞋  拼音:pú xié
一种以蒲心、蒲叶编织而成的鞋子。质地与蒲席相类似,穿起来舒适凉爽,多用于江南地区。也作「蒲鞋」。
《國語辭典》:蒲鞋(蒲鞵)  拼音:pú xié
一种以蒲心、蒲叶编织成的鞋子。质地与蒲席类似,穿著舒适凉爽,多用于江南地区。也作「蒲鞋」。
《國語辭典》:草鞋钱(草鞋錢)  拼音:cǎo xié qián
旧日公人出差,向民间勒索的费用,称为「草鞋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我劝哥哥饶了你性命,有甚么草鞋钱与我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我过去諕他一諕,吃他几钟酒,讨些草鞋钱儿。」
《漢語大詞典》:鞋山
即 江西 九江 大孤山 的别称。山形似鞋,故称。 明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九江府》:“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西面洪涛,一峯独耸。 唐 顾况 云:‘ 大孤山 尽 小孤 出’,盖 彭泽 之 小孤山 与此山相望也。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 明 初 陈友谅 败於 康郎山 ,欲退保 鞋山 ,即此。”参见“ 大孤山 ”。
《漢語大詞典》:大孤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鄱阳湖 出口处。又名 鞋山 。 唐 顾况 《小孤山》诗:“ 大孤山 远 小孤 出,月照 洞庭 归客船。”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德化县》:“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 彭蠡湖 中,与 南康府 分界,西南洪涛,一峯独耸……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参见“ 大姑 ”。
《國語辭典》:凤头鞋(鳳頭鞋)  拼音:fèng tóu xié
旧时女子所著之鞋,鞋头以凤为饰。
《國語辭典》:破鞋  拼音:pò xié
1.坏了的鞋子。如:「这双破鞋早该丢了。」
2.俗指私娼或比喻男女关系复杂的女人,多含贬义。如:「他涉入三角恋情,反倒羞辱对方为破鞋,实在过分。」
《國語辭典》:鞋帮(鞋幫)  拼音:xié bāng
鞋的侧面部分。
《國語辭典》:鞋子  拼音:xié zi
穿在脚上,用来保护足部,便于行走的穿著物。由皮革、布帛、胶皮等材料制成。
分類:鞋子
《國語辭典》:皮鞋  拼音:pí xié
皮革制的鞋子,有各种样式,也有皮面皮底、皮面胶底之分。《平妖传》第五回:「戴一顶木瓜心攒顶头巾,穿一领银丝似白纱衫子,系一条蜘蛛班红绿压腰,著一对上黄色多耳皮鞋。」《文明小史》第二回:「那通事鼻子上架著一副金丝小眼镜,戴著一顶外国困帽,脚上穿著一双皮鞋,走起路来格吱格吱的响。」
分類:皮鞋皮革
《骈字类编》:鞋履(鞋履)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上阳白发人 悯怨旷也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骈字类编》:藤鞋(藤鞋)
唐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十一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唐 陆龟蒙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 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藓矼。
《韵府拾遗 佳韵》:姚合诗苔藓满藤鞋
《漢語大詞典》:宫鞋
旧时妇女所穿的绣鞋。 明 沈仕 《大石调催拍·偶见》曲之一:“疑是朝云,偶下 阳臺 ,全没有半点尘埃。只见花落处,印宫鞋。”
分類:妇女绣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