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义者同盟
1836年由德国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来的左翼激进分子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领导人有魏特林等。1839年在巴黎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发动的起义。失败后,许多领导人被捕和被驱逐。1840年在伦敦恢复组织,并发展成国际性工人组织。后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革命(資産階級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简称“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称“新民主主义革命”。1905-1907年的俄国革命是第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种革命虽然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目的,并为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
《漢語大詞典》: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借“研究文学”为名,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吸收社员五千余人。后与共进社组成起义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
《漢語大詞典》:斯巴达克同盟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國語辭典》:兴中会(興中會)  拼音:xīng zhōng huì
国父孙中山先生最初组织的革命团体。光绪二十年(西元1894)创立于美国檀香山。入会者须宣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漢語大詞典》:协领(協領)
(1). 清 代武官名,位在副都统下,佐领上。《清会典·兵部三·尚书侍郎职掌》:“ 盛京 、 吉林 、 黑龙江 、 福州 水师别为营,将军辖焉,凡总管二人,协领二人。”
(2). 清 末革命团体光复会领导人员名称,犹言副首领。 清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列传三》:“分‘光復会’职员为十六级……例如黄字为首领,首领五人,即以推 锡麟 ( 徐锡麟 )等。祸字为协领,无定员, 瑾 ( 秋瑾 )自居协领。”
《國語辭典》:新文化运动(新文化運動)  拼音: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一种学术界的革新运动。西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甚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强烈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隐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此种运动更为蓬勃。
《國語辭典》:辛亥革命  拼音:xīn hài gé mìng
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岁次辛亥,十月十日同盟会在武昌所发动的革命,各省纷纷响应,终于推翻满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时代,创建了中华民国。
《漢語大詞典》:新模范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组织的军队。1645年组建,称“新军”,后被称为“新模范军”。共二万二千人,基本由自耕农组成,由克伦威尔负责指挥。在英国两次内战中发挥巨大作用。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镇压人民运动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義)
毛泽东 提出的关于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理论。主张 中国 革命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改变 中国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阶段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为新民主主义之革命,以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五节:“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人权宣言(人权宣言)  拼音:rén quán xuān yán
法国革命时国民政府的宣言。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权,不能侵犯,而国家为保护人权而存在者。
《国语辞典》:国民革命(国民革命)  拼音:guó mín gé mìng
专指二十世纪初,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家领导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红色政权(红色政权)  拼音:hóng sè zhèng quán
中共进行文化大革命后,凡经其批准建立的革命委员会,称为「红色政权」。一般指中共政权。
《国语辞典》:革命之母  拼音:gé mìng zhī mǔ
满清末年,海外华侨对革命事业颇多贡献,因此尊称华侨为「革命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