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面没罗
面涅
面食
面谏
面土
面诤
面埶
面创
面般
猕猴面
涅面
匙面
清面
荞面
切面
《國語辭典》:面没罗(面沒羅)  拼音:miàn mò luó
发呆,面容木然,没有表情的样子。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莫不是郊外去逢著甚邪祟,又不疯又不呆痴,面没罗呆答孩死堆灰。」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我与你打闹处先赸过,拿笠儿忙盖合,心惊的我面没罗。」也作「面磨罗」、「面波罗」、「面魔罗」。
《漢語大詞典》:面涅
面部创伤的瘢痕。宋史·狄青传:“ 青 奋行伍,十餘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
《國語辭典》:面食(麵食)  拼音:miàn shí
面粉所制成的各种食品。
《漢語大詞典》:面谏(面諫)
当面直言规劝。常用于臣对君。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六年秋,帝欲征 吴 ,羣臣大议, 勛 面諫。”
《漢語大詞典》:面土
方言。加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简阳县解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的生产计划》:“再一种是山坡上,需要面土加厚的四百零八亩。”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面诤(面諍)
当面谏劝。清史稿·仁宗纪:“不敢面諍,退有后言,貌合而情暌,是即乖也。”
分類:当面谏劝
《漢語大詞典》:面埶
见“ 面势 ”。
《漢語大詞典》:面势(面勢)
亦作“ 面埶 ”。 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 孙诒让 正义:“ 郑鍔 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 先郑 异,亦通。”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面势周大地,縈带极长川。”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宋 程大昌 《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 黄河 自 盐泽 西来,暨达 潼关 ,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
分類:形势
《漢語大詞典》:面创(面創)
疾病名。面部痈疽的总称。晋书·谢石传:“ 石 少患面创,疗之莫愈,乃自匿。夜有物来舐其疮,随舐随差,舐处甚白,故世呼为 谢白面 。”
《國語辭典》:面般  拼音:miàn pán
脸庞。清。洪亮吉《晓读书斋杂录初录。卷上》:「吴中人呼人面四周为面般。三国魏。如淳。汉书注:『般读如面般之般。』则方言、俗语亦皆有本。」
《漢語大詞典》:猕猴面(獼猴面)
像猕猴的脸庞。比喻容貌丑陋怪异。《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时人语曰:‘ 游道 獼猴面, 陆操 科斗形。意识不关貌,何谓丑者必无情。’”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长颈獼猴面,此物信巨駔。”
《國語辭典》:涅面  拼音:niè miàn
古代墨刑的一种。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
《骈字类编》:匙面
陈造山居诗见箸头下
《骈字类编》:清面(清面)
墨经凡墨药尚矣今兖人不用药为贵其说曰正如白面清面又如茶之不可杂以外料亦自有理然不及用药者良
《漢語大詞典》:荞面(蕎麵)
见“ 蕎麦麵 ”。
《國語辭典》:荞麦面(蕎麥麵)  拼音:qiáo mài miàn
1.荞麦实制成的面粉。
2.用荞麦粉作成的面。
《國語辭典》:切面  拼音:qiè miàn
物体被切断后,所呈现的表面。也称为「剖面」。
《國語辭典》:切面(切麵)  拼音:qiē miàn
1.一种古代面食。先将面粉用绢筛筛过,再与调过的肉汁揉和,拉成与筷子一样粗细、每段约长一尺的面条。然后浸在水里拉长,再一条一条的放入锅里煮熟。见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九。切面粥》。
2.用刀切成的面条。先将面粉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摺叠起来,再用刀切成一条条细长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