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饸饹(餄餎)
北方的一种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长条,煮着吃。也称河漏。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一部五:“放着白面你吃饸饹,看上 王贵 你看不上我!”中国歌谣资料《内蒙古民歌·诉苦歌》:“婆婆让我压饸饹,大姑子让我擀面条。”
《國語辭典》:饽饽(餑餑)  拼音:bō bo
北平方言。指糕点或馒头一类的食品。《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也不饿了,才吃了几个饽饽,请你奶奶自吃罢。」《程乙本红楼梦》第七五回:「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饽饽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
《漢語大詞典》:鹌鹑馉饳儿(鵪鶉餶飿兒)
亦作“ 鵪鶉骨飿儿 ”。古代一种面食,因其形似鹌鹑,故称。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见一个男女托个盘儿,口中叫:‘卖鵪鶉餶飿儿。’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餶飿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放在卓上,将条篾篁穿那餶飿儿,捏些盐,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餶飿儿。’”
分類:鹌鹑面食
《漢語大詞典》:篦帘(篦簾)
北方农村一种用高粱秸制作的放面食的盛具。 魏巍 《山雨》:“﹝大妈﹞说过,小枣木檊杖清脆地响着,不一时,篦帘上摆满了精致的小饺,包的又好,摆的又齐,像是一大盘初五六的新月。”
《國語辭典》:刀削面(刀削麵)  拼音:dāo xiāo miàn
一种面食。以中筋面粉加水调揉成略硬的面团,仔细揉压至光滑细致,成一长圆枕型,清水煮滚加盐,手托住面团,用刀边转边削成长条薄片,入滚水中煮熟,捞起加入事先调制好的汤中即可食用。也称为「削面」。
《国语辞典》:担担面(担担面)  拼音:dàn dàn miàn
一种源于中国四川的面食。在煮熟的细面条中,放入葱花、姜末、肉燥、花椒、辣椒油等调味料,口感油香麻辣。因旧时多挑担沿街叫卖,故称。
分类:源于面食
《漢語大詞典》:捻头(捻頭)
亦称“ 捻具 ”。 即馓子。一种油炸的面食。 宋 高似孙 《讳略·寒具》:“ 刘禹锡 《佳话》有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醮嫩黄深……’迺以捻头为寒具也。”注:“即饊子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寒具:“捻头,捻其头也…… 林洪 《清供》曰:‘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麵,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餘,宜禁烟用。’” 清 曹寅 《南辕杂诗》之八:“碧油捻具入中飱,方物曾闻奉至尊。”自注:“ 景州 饊枝,大吏以入供。”
《漢語大詞典》:年馎饦(年餺飥)
过年时吃的一种面食。 宋 陆游 《自开岁阴雨连日未止》:“应时餺飥聊从俗,耐久 钟馗 儼在门。”原注:“俗有年餺飥之语。予贫甚,今岁遂不能易 钟馗 。”
《國語辭典》:片儿汤(片兒湯)  拼音:piàn ér tāng
北方人一种家常食物。将切成的薄面片,以汤煮食。《恨海》第四回:「一会儿,果然端了一碗片儿汤来。」
《漢語大詞典》:入馅(入餡)
谓以菜、肉、糖、果仁、蜜饯等作面食品的馅。《新民晚报》1984.8.5:“乐佳福食品厂今年摒弃了传统的猪肉白膘,改用生、麻油入馅。制成的广式素百果入口油而不腻,满嘴清香。”
《漢語大詞典》:焦圈儿(焦圈兒)
一种油炸的面食。环形,多用做早点。
《漢語大詞典》:蜜面(蜜麵,蜜麪)
和蜜的米面食品。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國語辭典》:面疙瘩(麵疙瘩)  拼音:miàn gē da
1.一种面食。作法是将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放入滚水中煮熟即成。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
2.切面条时所馀下的面屑。
《漢語大詞典》:面床
制面食用的板。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 福州 幽巖寺 千人麪牀, 君謨 作帅,因圣节遣人舁置使厨。”
分類:面食食用
《漢語大詞典》:面老鼠(麪老鼠)
面食名。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面老鼠》:“麪老鼠者,以热水和麪,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鲜菜心。曰老鼠,以其形似也。”
分類: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