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讥毁(譏毁)
(1).非议诋毁。金史·张万公传:“上谓宰臣曰:‘昔 唐 张玄素 以 桀 紂 比 文皇 。今若方我为 桀 紂 ,亦不之罪。至於 世宗 功德,岂容讥毁!’”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孰知当 薌泉先生 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
(2).指被非议毁谤。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及共 李固 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 丁肃 婚姻,以此讥毁於时。”
《漢語大詞典》:谤讥(謗譏)
非议、讥刺。汉书·师丹传:“谤讥匈匈,流於四方。” 元 孛术鲁翀 《范坟诗》:“旧德陈苦辞,往往阨谤讥。” 清 朱之瑜 《与本多重昭书》:“是故羹藜衣敝,不敢以古制自丰,而下愚无知,谓为吝嗇,腾之谤讥。”
《漢語大詞典》:非沮
非议,诋毁。汉书·食货志下:“ 莽 以私铸钱死,及非沮宝货投四裔,犯法者多,不可胜行,乃更轻其法……非沮宝货,民罚作一岁,吏免官。”
分類:非议诋毁
《漢語大詞典》:遗议(遺議)
(1).谓遭致异议和非议。 唐 皎然 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 康乐公 ‘ 彭 薛 纔知耻, 贡公 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申商榷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 康乐公 欲借此成我诗,非用事也。”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嗟乎!嘘噏畏懦遗议千秋,丈夫临事可不为身后虑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试观诸史,如史记汉书,虽出 马 班 之手,尚不能无遗议,况他人邪!”
(2).指遗漏未及之评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同治 二年﹞ 太仓 钱鼎铭 井井有条,毫无遗议。”
《漢語大詞典》:讥病(譏病)
非议指摘。新唐书·李蔚传:“ 蔚 上疏切諫,引 狄仁杰 、 姚元崇 、 辛替否 所言,讥病时弊。”金史·荆王守纯传:“上戒諭 守纯 曰:‘始吾以汝为相者,庶几相辅,不至为人讥病耳。汝乃惟饮酒耽乐,公事漫不加省,何耶?’”
分類:非议指摘
《漢語大詞典》:非刺
非议讽刺。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 姬 ﹞非刺 虞丘 ,蔽贤之路。”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书》:“直取自己快当,不顾他人非刺。” 章炳麟 《秦献记》:“ 京房 称 赵高 用事,有 正先 ,用非刺 高 死。”
分類:非议讽刺
《漢語大詞典》:谗讥(讒譏)
谗毁非议。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非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或毁败於谗讥,或展转於疾病。”
分類:谗毁非议
《漢語大詞典》:疵政
(1).非议政事。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 许 ( 许州 )军强雄,且撑剧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习为循常。”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以疾作引归,杜门不事私謁,郡邑大夫造请,必为指詰疵政,靡不屈服。”
《漢語大詞典》:非贰(非貳)
非议,怀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左太冲 作《三都赋》初成……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於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歛袵讚述焉。”
分類:非议怀疑
《漢語大詞典》:诽议(誹議)
责难,非议。管子·法法:“故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多,而所废者寡,则民不诽议。”《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同僚们知得,虽不敢当面笑你,背后诽议也经不起。”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 浮生 他们的生活太单调。”
分類:责难非议
《漢語大詞典》:窥议(窺議)
私下非议。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天下有道,庶人不议,止当如旧説。而 张九成 以为窥议王室之意,至引 高欢 见 魏 政不纲,退结豪杰事,此过正之论也。”
分類:私下非议
《漢語大詞典》:诽讪(誹訕)
诽谤非议。后汉书·党锢传序:“ 成 弟子 牢脩 上书诬告 膺 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訕朝廷。” 李贤 注:“説文曰:‘诽,谤也。’《苍頡篇》曰:‘訕,非也。’”北史·裴佗传:“卫尉 杜弼 被其家客诬云‘有怨言,诽訕时政’。” 明 方孝孺 《读〈荀子〉》:“彼处士者,生於其后,务怀诽訕之心,以求异於前人。”
分類:诽谤非议
《漢語大詞典》:疵毁
非议诋毁。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松 (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北史·儒林传上·李业兴:“有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駡。”
分類:非议诋毁
《漢語大詞典》:毁讟
诽谤非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弗栗恃国:“以轻慢心毁讟诸佛,以丑恶语詈辱众僧。” 唐 沈千运 《濮中言怀》诗:“衰退当弃损,贫贱招毁讟。”旧唐书·杨绾传:“矜能者曾无愧色,勇进者但欲凌人,以毁讟为常谈,以向背为己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当官直守常道,或强为善以取名,则毁讟必随至矣。”
分類:诽谤非议
《漢語大詞典》:谤铄(謗鑠)
非议,毁谤。旧唐书·魏元忠传:“卿累负谤鑠,何也?”
分類:非议毁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