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3,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青阳
踏青
青铜
青玉
青州
青黄
青藜
青霞
青牛
青城
青袍
青衿
上青
青骢
青苍
《國語辭典》:青阳(青陽)  拼音:qīng yáng
1.明堂名。古时宫殿面向东方的厅堂。《礼记。月令》:「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
2.春天。晋。潘岳〈射雉赋〉:「于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3.比喻年轻的容貌。唐。李贺〈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國語辭典》:踏青  拼音:tà qīng
春日到野外郊游。古时踏青的日子因各地习俗不同而有差异,后世多以清明节前后出游为踏青,故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金。吴激 浣溪沙。绣馆人人倦踏青词:「绣馆人人倦踏青,粉垣深处簸钱声。」《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三月上踏青之鞋,于今不改。」
《國語辭典》:青铜(青銅)  拼音:qīng tóng
1.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良好,可制武器、饰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异。此外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如铝青铜、锰青铜、磷青铜、铍青铜、矽青铜等。
2.古代镜子多用青铜磨制而成,故以青铜借指镜子。唐。罗隐 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國語辭典》:青玉  拼音:qīng yù
蓝宝石的别名。参见「蓝宝石」条。
《漢語大詞典》:青州
(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传:“东北据 海 ,西南距 岱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薮》:“今 汉 有九州之藪…… 青州 曰 孟诸 ,不知在何处。”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地连 尧 泰岳 ,山向 禹 青州 。”
(2).州、府名。 汉 置 青州 。 魏 及 晋 初因之。 南北朝 仍置州,治所屡迁,辖领不一。 隋 废。 唐 初复置州,后改 平卢军 节度使。 五代 及 宋 因之。 元 改 益都路 。 明 改为 青州府 , 清 因之。旧治在今 山东省 青州市 。参阅《嘉庆一统志·青州府》
(3).见“ 青州从事 ”。
分類:九州青州
《國語辭典》:青州从事(青州從事)  拼音:qīng zhōu cóng shì
青州,山东省旧府名。从事,古官名。青州从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谓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用以泛称美酒。《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好酒曰青州从事。」清。朱彝尊〈青玉案。清秋满目临淄水〉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
分類:好酒直到
《國語辭典》:青黄(青黃)  拼音:qīng huáng
1.四时之乐。《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唐。颜师古。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2.绿色的新秧与黄熟的旧谷。宋。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3.青色与黄色。比喻人的贤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漢語大詞典》: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漢語大詞典》:青霞
(1).犹青云。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翠壁絳霄际,丹楼青霞上。” 唐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2).喻高远。文选·江淹〈恨赋〉:“鬱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暘。” 李善 注:“青霞奇意,志意高也。” 清 黄景仁 《送余伯扶之太原序》:“然而抗志青霞,每塌秋风之翅。”
(3).引申指高人雅士。 宋 曾巩 《百花堤》诗:“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4).喻隐居;修道。 唐 陈子昂 《暉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朝廷子入,期富贵于崇朝。林岭吾栖,学神仙而未毕。青霞路絶,朱紱途遥。” 宋 杨万里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诗:“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5).引申为隐居、修道之所。 明 宋濂 《哭王架阁辞》:“俟君他日归休,御款段马,候君青霞白水间。”
(6).指佛家的禅房。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精进林》诗:“敷坐是何处,苍雪围青霞。”
《國語辭典》: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神话传说中的树精。《太平御览。卷九○○。兽部。牛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史记。卷五。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录异传云》:「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也作「彭侯」、「木精」。
2.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晋。葛洪《神仙传》卷十:「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习俗于立春日,州县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丰收。宋。洪适 南歌子。闰岁饶光景词:「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也称为「鞭春」、「鞭牛」。
《漢語大詞典》:青城
(1). 宋 斋宫名。一在 南薰门 外,为祭天斋宫,谓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门 外,为祭地斋宫,谓之 北青城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所谓 青城 ,止以青布为幕,画甃砌之文,旋结城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号 青城 ,乃 金国 初 粘罕 驻军受 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 天兴 末, 末帝 东迁,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于 青城 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钱谦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黄石 祠坛。” 唐 郑巢 《题崔中丞北斋》诗:“何年各无事,高论宿 青城 。” 宋 陆游 《玉笈斋书事》诗之二:“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吴伟业 《佘山遇姚翁出所画花鸟见赠》诗:“只今来 白石 ,当日住 青城 。”
《國語辭典》:青袍  拼音:qīng páo
1.青色的长袍。《大宋宣和遗事。利集》:「骑吏从者约五百人,皆衣青袍,与二帝不可辨。」《三国演义》第九回:「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
2.唐代制度中,八、九品官员穿著的青色长袍。也用来指官职卑微。唐。杜甫〈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國語辭典》:青衿  拼音:qīng jīn
1.衿,衣服前有钮扣的部分。青衿指旧时学生士人的服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情愿青衿没世也罢,割恩爱而博功名,非吾愿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也作「青襟」。
2.比喻年少。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风神世载。」也作「青襟」。
《國語辭典》:青衿  拼音:qīng jīn
1.衿,衣服前有钮扣的部分。青衿指旧时学生士人的服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情愿青衿没世也罢,割恩爱而博功名,非吾愿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也作「青襟」。
2.比喻年少。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风神世载。」也作「青襟」。
《分类字锦》:上青
唐书食货志开元初宰相宋璟请禁恶钱行二铢四参钱毁旧钱不可用者江淮有官炉钱偏炉钱棱钱时钱遣监察御史萧隐之使江淮率户出恶钱捕责甚峻上青钱皆输官小恶者沉江湖
分类:上青钱币
《漢語大詞典》:青骢(青驄)
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诗:“ 安西 都护胡青驄,声价歘然来向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趁斜阳南山雨收,控青驄烟驛水邮。”
《漢語大詞典》:青苍(青蒼)
(1).深青色。常用以形容树色、山色、天色、水色等。 唐 刘慎虚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诗:“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由亭中以望,凡 岳阳楼 所见,无弗同者,而青苍秀映之状,幽赏者又宜之。” 周立波 《民兵》:“近山淋着雨,青松和楠竹显得更青苍。”
(2).借指山林。 宋 陆游 《过石灵三峰》诗之一:“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 宋 秦观 《同子瞻赋游惠山》:“輟棹纵幽讨,篮舆入青苍。”
(3).借指天。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钩陈裹巖谷,文陛压青苍。” 唐 温庭筠 《太液池歌》:“平碧浅春映緑塘,云容雨态连青苍。”青,一本作“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