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平地上起一个霹雳(平地上起一个霹雳)  拼音:píng dì shàng qǐ yī gè pī lì
1.形容声音大而响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此兽舐唇摇首,猛发一声,便如平地上起一个霹雳。」
2.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如:「台风灾区损伤惨重消息传来,犹如平地上起一个霹雳,令人悲痛不已!」
《国语辞典》:躲了雷公,遇了霹雳(躲了雷公,遇了霹雳)  拼音:duǒ le léi gōng,yù le pī lì
(谚语)比喻躲了一个灾难,又遇另一个灾难。《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我不中鲜于同,又中了别的老儿,可不是『躲了雷公,遇了霹雳』。」
分类:谚语灾难
《国语辞典》:霹雳袋(霹雳袋)  拼音:pī lì dài
一种系于腰部,可装零钱、小杂物等的随身袋子。
《国语辞典》:霹雳说(霹雳说)  拼音:pī lì shuō
一种宇宙论。主张宇宙是由一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爆炸四散而成。
《国语辞典》:霹雳舞(霹雳舞)  拼音:pī lì wǔ
一种舞蹈。起源于美国,舞者倒立身躯,以头、肩、背等为支点舞动双腿,以使身体旋转或打滚。
《国语辞典》:霹雳弦(霹雳弦)  拼音:pī lì xián
形容箭弦声快速如打雷。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国语辞典》:霹雳战(霹雳战)  拼音:pī lì zhàn
过程快如闪电的战斗。如:「我方发动霹雳战,迅速将敌军消灭。」
分类:闪电战斗
《國語辭典》:晴天霹雳(晴天霹靂)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里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发的惊人事件。《孽海花》第十七回:「猝闻这信,真是晴天霹雳,人人裂目,个个椎心。」也作「青天霹雳」。
《國語辭典》:青天霹雳(青天霹靂)  拼音:qīng tiān pī lì
晴朗的蓝色天空中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无从预防的事件。《文明小史》第六十回:「此番上头发下这个摺子来,叫他们奏议,正如青天霹雳,平地风波。」也作「晴天霹雳」。
《國語辭典》:晴天霹雳(晴天霹靂)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里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发的惊人事件。《孽海花》第十七回:「猝闻这信,真是晴天霹雳,人人裂目,个个椎心。」也作「青天霹雳」。
《漢語大詞典》:霹雳木(霹靂木)
被雷击毁的树木。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后兄太子少保 守一 ,以后无子,使僧 明悟 为后祭南北斗,剖霹靂木。” 胡三省 注:“霹靂木者,霹靂所震之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震烧木:“霹靂木,此雷所击之木也。”
《高级汉语词典》:霹雳闪电
使人胆战心惊
《漢語大詞典》:霹雳楔(霹靂楔)
即霹雳斧。 唐 刘恂 岭表录异补遗:“﹝ 雷州 ﹞每大雷雨后……又如霹靂处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谓之霹靂楔。小儿佩带皆辟惊邪。”参见“ 霹靂斧 ”。
分類:补遗
《漢語大詞典》:霹雳斧(霹靂斧)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人閒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靂斧’,云:‘被霹靂处皆得此物。’……俗谓之‘霹靂楔’。” 明 陆琛 《愿丰堂漫书》:“雷若有象,则火毬近是霹靂斧。”
分類:雷神打雷
《漢語大詞典》:霹雳砧(霹靂碪)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器,因形似碪,故称。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霹雳碪》。参见“ 霹靂斧 ”。
《漢語大詞典》:霹雳斧(霹靂斧)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人閒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靂斧’,云:‘被霹靂处皆得此物。’……俗谓之‘霹靂楔’。” 明 陆琛 《愿丰堂漫书》:“雷若有象,则火毬近是霹靂斧。”
分類:雷神打雷
《漢語大詞典》:霹雳酒(霹靂酒)
见“ 霹靂酵 ”。
《漢語大詞典》:霹雳酵(霹靂酵)
酒名。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霹靂酵:暑月候大雷霆时收雨水掬米炊饭酿酒名霹靂酵。”一本作“ 霹靂酒 ”。
分類:酒名
《漢語大詞典》:霹雳酵(霹靂酵)
酒名。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霹靂酵:暑月候大雷霆时收雨水掬米炊饭酿酒名霹靂酵。”一本作“ 霹靂酒 ”。
分類: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