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地震
震荡
震怒
震惧
震恐
震悼
出震
震旦
雷震
震雷
威震
震叠
震耀
震天
震慑
《國語辭典》:地震  拼音:dì zhèn
由地球内部的变动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如:「地震时,要尽速逃往空地,或躲到墙角、桌下。」《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丙辰,京师地震。」
《國語辭典》:震荡(震蕩)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唐。杜甫 寄贺兰铦诗:「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震荡(震盪)  拼音:zhèn dàng
震动摆荡,不安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也作「震荡」。
《國語辭典》:震怒  拼音:zhèn nù
大怒。《书经。洪范》:「帝乃震怒。」《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阎王震怒,拍案大喝,张善友不觉惊醒。」
《國語辭典》:震惧(震懼)  拼音:zhèn jù
震惊恐惧。《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也作「震慑」。
分類:震惊惧怕
《國語辭典》:震恐  拼音:zhèn kǒng
震惊、害怕。《三国演义》第四回:「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
分類:震恐惊恐
《國語辭典》:震悼  拼音:zhèn dào
惊愕悲悼。《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南朝齐。王俭〈太宰褚彦回碑文〉:「圣朝震悼于上,群后恇恸于下。」
分類:惊愕悲悼
《漢語大詞典》:出震
八卦中的“震”卦位应东方。出震,即出于东方。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勛 华 ,鸣谦同於 旦 奭 。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宋 苏辙 《代张公谢致仕表》:“復缘出震之初,与闻冯几之命,曲加恩礼,度越典常。”
分類:八卦东方
《國語辭典》:震旦  拼音:zhèn dàn
中国。梵语cina的音译。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意欲往震旦地方打一转轮回。」也译作「支那」。
《國語辭典》:雷震  拼音:léi zhèn
雷鸣。空中放电所产生的音响振动。《淮南子。本经》:「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汉书。卷一○○。叙传下》:「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漢語大詞典》:震雷
响雷。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 北魏 张彝 《上历帝图表》:“ 武乙 逸禽,罹震雷暴酷。”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清 郑燮 《峄山》诗:“曲径回肠盘,飞泉震雷泻。” 海默 《森林中的足迹·新发明》:“会场上立时发出震雷似的掌声。”
分類:震雷响雷
《國語辭典》:威震  拼音:wēi zhèn
力道和气势足以震动他人。如:「他当年凭这套拳法威震八方。」《汉书。卷三四。韩彭英卢吴传。韩信》:「名闻海内,威震诸侯。」
《漢語大詞典》:震叠(震曡)
亦作“ 震曡 ”。
(1).震动,恐惧。《诗·周颂·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毛 传:“震,动;叠,惧。”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或冒突超越,皷行令震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一闻两 金川 灭,而震叠求贡。”
(2).使震惊,恐惧。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震叠诸夏也,不敢角其胜负,而止候其存亡。”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相公威名,震叠殊方。” 清 林则徐 《会奏夷人趸船尽数呈缴烟土折》:“抑赖諭旨严明,德威震叠,不独禁令行於内地,且使风声播及重洋。”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世祖 威棱震叠,文字之狱,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震曜  拼音:zhèn yào
打雷闪电。《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晋。杜预。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
《国语辞典》:震天  拼音:zhèn tiān
形容声势强大壮盛,可以撼动天。《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红楼梦》第六四回:「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
《國語辭典》:震慑(震懾)  拼音:zhèn zhé
震惊恐惧。《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性彊忌,后宫莫不震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于是军心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