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鸡冠(雞冠)  拼音:jī guān
鸡头上高起的肉冠。《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赤拟鸡冠,黄侔蒸栗。」
《漢語大詞典》:朝鸡(朝雞,朝鷄)
亦作“ 朝鷄 ”。早晨报晓的雄鸡。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絶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 欧公 寄 常秩 诗云:‘笑杀 汝阴 常处士 ,十年骑马听朝鸡。’” 明 文徵明 《送钱元抑南归口占》之十:“为语近来憔悴尽,日骑羸马听朝鷄。”
《國語辭典》:赤帻(赤幘)  拼音:chì zé
古时武人束发的头巾。《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
《漢語大詞典》:鸡距(雞距)
(1).雄鸡的后爪。借指短锋的毛笔。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韜。” 宋 晁迥 《清风十韵》:“健资鸡距笔,偷撼兽鐶扉。”
(2).为毛笔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 山谷 诗‘ 宣城 变样蹲鸡距, 诸葛 名家捋鼠鬚’,皆笔名。”
《漢語大詞典》:丹鸡(丹雞,丹鷄)
亦作“丹鶏”。
(1).古俗盟誓和祭祀所用的赤毛雄鸡。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雄鸡》:“ 鲁 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声赤羽。” 宋 陆游 《古别离》诗:“死即万鬼邻,生当致 虞 唐 。丹鷄不须盟,我非儿女肠。”
(2).借指誓约。 清 方文 《送姚若侯计偕》诗之二:“纵有车徒别,丹鷄咏不忘。”
《漢語大詞典》:后距(後距)
(1).雄鸡、雉等的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2).亦作“ 后拒 ”。居后以抗击敌人的部队。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 颜师古 注:“后距者,居后以距敌。”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会 魏 主召兵还, 英 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 懿 告别。”金史·宗望传赞:“既取 信德 ,留兵守之,以为后距,此岂轻者耶。” 明 李东阳 《五丈原》:“侯归上天多旧伍, 羽 为前驱 飞 后拒。”
《漢語大詞典》:鸡公(雞公)
亦作“鷄公”。 方言。雄鸡。 周立波 《下放的一夜》:“﹝蜈蚣﹞最怕鸡公。”
分類:雄鸡
《漢語大詞典》:双距(雙距)
雄鸡两脚后突出部分。争斗时用以刺对方。 汉 刘桢 《斗鸡》诗:“丹鷄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汉 应玚 《斗鸡》诗:“双距解长綵,飞踊超敌伦。”
《漢語大詞典》:鸡化(雞化)
指雌鸡变化为雄鸡。旧时认为是灾难之兆。《三国演义》第一回:“帝下詔问羣臣以灾异之由,议郎 蔡邕 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参阅后汉书·五行志一
《國語辭典》:五眼鸡(五眼雞)  拼音:wǔ yǎn jī
一种善斗的鸡。比喻强悍好斗的人。元。张鸣善 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曲:「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则你那状本儿如瓶注水,俺亲弟兄看成做了五眼鸡。」也称为「黧鸡」、「乌眼鸡」。
《漢語大詞典》:柔冠
指雄鸡头上的肉冠。 郭沫若 《女神·春之胎动》:“楼下一只白雄鸡,戴着鲜红的柔冠,长长的声音叫得已有几分倦意了。”
《国语辞典》:雄鸡断尾(雄鸡断尾)  拼音:xióng jī duàn wěi
雄鸡因怕被用作祭祀时的供品,而自断其尾。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比喻因畏惧遭受迫害而自甘无用。也作「断尾雄鸡」。
《國語辭典》:鸡鸣狗盗(雞鳴狗盜)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也作「狗盗鸡鸣」。
《國語辭典》:戴鸡佩豚(戴雞佩豚)  拼音:dài jī pèi tún
戴公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冉求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
《漢語大詞典》:九筋黄(九觔黄)
良种鸡名。多为棕黄色,雄鸡体重可达九斤,雌鸡可达七、八斤。今通作“九斤黄”。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斗鸡》:“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