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照微
察见隐微。后汉书·班固传上:“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 三国 魏 曹植 《责殷》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分類:察见隐微
《漢語大詞典》:细意(細意)
(1).琐屑隐微的意思。后汉书·班彪传:“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南史·范晔传》:“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2).犹细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豉法难好易坏,必须细意人,常一日再看之。”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
《漢語大詞典》:沈几(沈幾)
亦作“ 沉机 ”。亦作“沉机”。亦作“沉几”。
(1).事物隐微的征兆。后汉书·光武帝纪赞:“ 光武 诞命,灵貺自甄,沉几先物,深畧纬文。” 李贤 注:“几者,动之微也。物,事也。沉深之几,先见於事也。” 三国 吴 王睿 《将略论》:“ 孔明 创 蜀 ,决沉机二三策,遽成鼎峙。英雄之大略,将帅之弘规也。” 宋 岳珂 桯史·汴京故城:“沉几远睹,至是始验。”明史·太祖纪三:“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 周恩来 《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目前的政治形势要求我们沉机观变,把西南的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加战斗的党。”
(2).犹深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运利漕:“是则聚讼盈庭,谋同筑室;沉机运算,功在反掌。”清史稿·太祖纪:“ 太祖 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沉几内藴,发声若鐘,睹记不忘,延揽大度。”
《國語辭典》:射钩(射鉤)  拼音:shè gōu
管仲原为齐公子纠做事,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争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带钩,后来小白用管仲为相的故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幽迹
(1).隐微的心迹。旧唐书·郑畋传:“若匪遭逢圣君,无以发扬幽迹。”
(2).隐居的踪迹。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实欲投竿垂饵,晦幽迹於 渭 滨;抱瓮灌园,絶机心於 汉 渚。”
《漢語大詞典》:幽契
(1).冥合,默契。晋书·韩恒载记:“受命之初,有龙见於都邑城,龙为木德,幽契之符也。”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下》:“又若运谋设奇,幽契鬼神,驱驾豪彦,尽其力能,用能累殿方州。”
(2).隐微的心情或契机。 唐 卢纶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诗:“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徵。” 明 唐顺之 《雁训》:“然犹荐绅动色,焜焜燿燿,若天授幽契,而神界秘宝焉者。”
《漢語大詞典》:微感
暗中触动;自隐微处感动。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感 张仪 曰:‘子始与 苏秦 善,今 秦 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宋 苏轼 《颍大夫庙》诗:“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漢語大詞典》:抉微
谓发掘事物的隐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圣主兼三教:“至三教一论,和合同异,具在御制集中,尤为抉微扼要,万古至言。”
分類:发掘隐微
《漢語大詞典》:隐远(隱遠)
隐微幽深。后汉书·方术传序:“而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
分類:隐微幽深
《漢語大詞典》:曲辞(曲辭)
(1).亦作“ 曲词 ”。邪僻之词;阿谀之词。后汉书·袁谭传:“何意凶臣 郭图 ,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
(2).含义隐微之词。后汉书·方术传序:“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
(3).谓隐微其词。 唐 元结 《恶曲》:“吾辈三十年,未尝曲辞以达意。”
《國語辭典》:曲隐(曲隱)  拼音:qū yǐn
1.曲折隐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
2.肢体弯曲隐蔽的部分。《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传上。安禄山传》:「及老,愈肥,曲隐常疮。」
《漢語大詞典》:冥缘(冥緣)
佛教语。谓隐微难见的三世因缘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因知冥缘之搆,著於在昔;明闇之分,定於形初。”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至於圣人之所存而不论者,亦一理相贯耳,岂独可议哉?皆由冥缘随宇宙而无穷,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
《漢語大詞典》:揣微
揣度隐微的事理。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文信侯 、 李斯 ,天下所谓贤也。为国计,揣微射隐,所谓无过策也。”
《漢語大詞典》:钩赜(鉤賾)
亦作“钩賾”。 探求隐微。亦谓探索。 唐 无名氏 《隋炀帝海山记》卷上:“然而性偏忍,阴默疑忌,好用鉤賾人情深浅焉。”
《漢語大詞典》:几决(幾決)
谓明察隐微而决断。后汉书·杨修传:“ 脩 之几决,多有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