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遁迹
桂丛
遐心
外臣
偕隐
松云
孟光
向平
枕石
栖隐
乌巾
岩扃
穷处
俊逸
丘樊
《國語辭典》:遁迹(遁跡)  拼音:dùn jī
隐避行踪,不为人所知。指隐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國語辭典》:遐心  拼音:xiá xīn
1.疏远而不亲附的心。《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2.想要远离尘俗而归隐的心。南朝齐。高帝〈塞客吟〉:「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國語辭典》:内臣(內臣)  拼音:nèi chén
1.国内之臣,亦指属下诸侯。《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杜预。注:「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2.宫禁亲近之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馀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虽翰林内臣,亦无知者。」
3.宦官、太监。《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复至南垣一小门,题曰:『不忠内臣之狱。』」
《漢語大詞典》:偕隐(偕隱)
一起隐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后代诗文中“偕隐”一语,是用 东汉 鲍宣 桓少君 夫妇同归乡里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使尔夫幸偕隐之有人,期没齿而无憾。” 郁达夫 《寄内》诗之一:“青山红粉两蹉跎,偕隐名山计若何?”参见“ 鹿车 ”。
《國語辭典》:鹿车(鹿車)  拼音:lù jū
1.鹿拉的车。《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东夷传》:「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
2.比喻空间狭小的车。《后汉书。卷二六。赵憙传》:「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漢語大詞典》:松云(松雲)
青松白云。指隐居之境。南史·隐逸传上·宗测:“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分類:白云隐居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向平
东汉 高士 向长 字 子平 ,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唐 白居易 《闲吟赠亲家翁》:“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 向平 身。” 明 何景明 《东昌公哀词》之三:“ 向平 婚未毕, 卓 宰宦初成。”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五岳无心待 向平 。”
《漢語大詞典》:枕石
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汉。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明。陆采《明珠记》第二八出:「当时离乱之际,多少富贵的,死于兵革之中。争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
《漢語大詞典》:栖隐(棲隱)
亦作“栖隐”。 隐居。隋书·隐逸传·徐则:“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 縉云山 。” 唐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诗:“君心尚栖隐,久欲傍路归。” 明 杨慎 《蜀士》:“ 符载 、 杨衡 、 宋济 、 张仁宝 皆 蜀 人,栖隐 青城山 。” 清 魏源 《永嘉山水诗·西雁宫》:“昔贤栖隐地,静悟先天中。”
分類:栖隐隐居
《漢語大詞典》:乌巾(烏巾)
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吴 时 张弘 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时人号为 张乌巾 。”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仇兆鳌 注:“《南史》:‘ 刘巖 隐逸不仕,常著緇衣小乌巾。’” 宋 张孝祥 《念奴娇·欲雪再和呈朱漕元顺》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草堂图裡乌巾岸,好指点银筝红板。”
《漢語大詞典》:岩扃(巖扃)
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处。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巖扃。” 宋 杨万里 《入峡歌》:“云去云来遮巖扃,忽然褰云露山脚。” 明 高启 《萧炼师鸾窠绝顶丹房》诗:“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巖扃。” 郑泽 《杂诗答钝庵》之五:“ 象罔 得真詮,巖扃守元素。”
分類:山洞隐居
《漢語大詞典》:穷处(窮處)
(1).谓乡居不仕;隐居。晏子春秋·问上二:“ 晏子 辞,不为臣,退而穷处。”荀子·儒效:“﹝君子﹞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 陈涉 是也。”
(2).困居。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海上穷处,无与话言。”
《國語辭典》:俊逸  拼音:jùn yì
形容人容貌俊秀,才艺超群。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他腰间沉重,语言温谨,相貌俊逸,身材小巧,谅道不是歹人。」
《漢語大詞典》:丘樊
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