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老莱子(老萊子)  拼音:lǎo lái zǐ
春秋楚人。性至孝,年七十还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以娱双亲。后因世乱,避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闻其贤,召为辅,不就,随其妻居江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老莱子亦随其妻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漢語大詞典》:荣启期(榮啓期)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 ,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孙登啸(孫登嘯)
指 晋 隐士 孙登 长啸事。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用为游逸山林、长啸放情的典故。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旧游曾对 孙登 啸,新诗欲作 唐衢 慟。”
《國語辭典》:鹿皮冠  拼音:lù pí guān
鹿皮做的帽子。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令彪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漢語大詞典》:井公
传说中的古代隐士。穆天子传卷五:“是日也,天子北入于 邴 ,与 井公 博,三日而决。” 郭璞 注:“疑 井公 贤人而隐 祊 ,故 穆王 就之游戏也。” 清 陈维嵩 《法驾导引·曹南耕表弟礼斗甚虔词以纪之》:“ 毛女 弄琴红捍拨, 井公 戏博紫樗蒱。”
分類:隐士郭璞
《漢語大詞典》:由巢
许由 与 巢父 的并称。泛指隐士。晋书·元帝纪:“愿陛下存 舜 禹 至公之情,狭 由 巢 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元来他也是个遯世的 由 巢 。”
《漢語大詞典》:山父
尧 时隐士 巢父 的别称。《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然 山父 不贪天地之乐, 曾参 不慕 晋 楚 之富,亦其志也。” 李善 注:“ 山父 ,即 巢父 也。”
分類:隐士巢父
《漢語大詞典》:松筱(松篠)
(1).松与竹。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竂》:“松篠行皆傍,禽鱼动輒随。”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诗:“门前泊舟檝,行次入松篠。”
(2).仙人 赤松子 与隐士 荷篠丈人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和我年》之三:“夙怀慕 箕 潁 ,晚节期 松 篠 。”
《漢語大詞典》:聘士
犹徵士。指不应朝廷以礼征聘的隐士。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聘士 彭城 姜肱 伯淮 、 京兆 韦著 休明 。”按, 姜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时人慕之。尝遇盗,欲杀之,兄弟更相争死,盗感悔,呼为“徵君”。见后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遗士(遺士)
(1).未被发现的才德之士;隐士。《韩诗外传》卷八:“ 申伯 、 仲山甫 乃并顺天下,匡救邪失,喻德教,举遗士,海内翕然向风。”
(2).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士。元史·董士选传:“诸老儒及 西蜀 遗士,皆以书院之禄起之,使以所学教授。”
《漢語大詞典》:严郑(嚴鄭)
汉 隐士 严君平 、 郑子真 的并称。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仰慕 严 郑 ,乐道闲居。”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荣叟(榮叟)
指 春秋 时隐士 荣启期 。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三:“ 荣叟 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参见“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荣启期(榮啓期)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 ,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非熊兆
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 唐 李峤 《雾》诗:“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谁知倚马高,得遂非熊兆。”参见“ 非熊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國語辭典》:居士屩  拼音:jū shì jué
唐隐士朱桃椎隐居山林,每织芒屩十双置于路中,用来和居民交换米茶过日,人称「居士屩」。典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朱桃椎传〉。后用来称隐士所穿的草鞋。
《漢語大詞典》:参寥子(參寥子)
(1). 唐 隐士,其姓名无可考。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白鹤飞天书,南 荆 访高士。五云在 峴山 ,果得 参寥子 。”
(2). 宋 僧 道潜 的别号。 道潜 , 於潜 (今 浙江省 临安县 人),善诗,与 苏轼 、 秦观 为诗友。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之三:“何妨却伴 参寥子 ,无数新诗咳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