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鹤(野鶴)  拼音:yě hè
野生的鹤。比喻隐士。唐。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國語辭典》:隐居(隱居)  拼音:yǐn jū
退居山野,不问世事。《论语。微子》:「谓虞仲夷,隐居放言。」《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漢語大詞典》:旧隐(舊隱)
(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
2.古代认为不属本座的外来亮星代表造访的客人。后借指来访的宾客。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尘筵躬洒,专候客星来。」
《國語辭典》:荷衣  拼音:hé yī
1.荷叶制成的衣裳。喻指隐士的服装。《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唐。张志和 渔父歌:「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2.荷叶。唐。李白〈赠闾邱处士〉诗:「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漢語大詞典》:静者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漢語大詞典》:无隐(無隱)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漢語大詞典》: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國語辭典》:世务(世務)  拼音:shì wù
社会上的事务。《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序》:「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文选。嵇康。幽愤诗》:「世务纷纭,祗搅予情。」
《國語辭典》:白驹(白駒)  拼音:bái jū
1.白色的骏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2.引申为光阴、岁月。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宋。陆游 寄题胡基仲故居诗:「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谷谁能絷白驹。」
3.《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白驹,大夫刺宣王也。」首章二句为:「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漢語大詞典》:岩扉(巖扉)
(1).岩洞的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巖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
(2).借指隐士的住处。 宋 陆游 《开元暮归》诗:“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漢語大詞典》:老氏
(1).指 老子 。 汉 张衡 《东京赋》:“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淡泊全精神, 老氏 吾将师。” 清 赵翼 《书怀》诗:“敢援 老氏 戒,谓知足不辱。”
(2).指 老莱子 。相传为 春秋 末年 楚 隐士。居于 蒙山 之阳,自耕而食。 楚王 召其出仕,不就。见《高士传》卷上、《列女传》卷二。 宋 梅尧臣 《咏严子陵》:“ 老氏 轻璧马, 庄生 恶牺牛。”
《漢語大詞典》:巢由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相传皆为 尧 时隐士, 尧 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汉书·薛方传:“ 尧 舜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诗:“ 秦 争 汉 夺虚劳力,却是 巢 由 得稳眠。” 清 赵翼 《途次先寄京师诸故人》诗:“祗应晚节供描画,共笑 巢 由 下拜劳。”参见“ 巢父 ”、“ 许由 ”。
《漢語大詞典》:北郭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 人葬 庄公 於北郭。” 杜预 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唐 李白 《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寧采臣 ﹞适赴 金华 ,至北郭,解装兰若。”
(2).“ 北郭先生 ”的省称。借指隐士。 清 吴伟业 林云凤 《梅花庵话雨联句》:“ 北郭 余偕隐, 东山 尔共瞻。”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北郭子车 。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独卧(獨卧)
(1).古代养生家谓不与妇女同眠为“独卧”。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2).泛指一人独眠。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城 。”
(3).古指高人、隐士遗世独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赵次公 注:“此言 张山人 自 潁水 而隐 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