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弟靡
谓柔顺而随波逐流。庄子·应帝王:“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 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成玄英 疏:“頽者,放任;靡者,顺从。”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序》:“汝神禫其中,弟靡其侧,復何騖哉?”
《國語辭典》:与世沉浮(與世沉浮)  拼音:yǔ shì chén fú
随世俗的眼光或潮流而行。形容没有己见,随波逐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唐。韩愈 答刘正夫书:「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也作「与时浮沉」、「与世浮沉」。
《漢語大詞典》:与世沈浮(與世沈浮)
亦作“ 与世浮沉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传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为人,即萧萧 易水 ,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邪!”
《國語辭典》:逐浪随波(逐浪隨波)  拼音:zhú làng suí bō
比喻人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而行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二出》:「似这般失业,似这般逐浪随波,忍冷耽饥。」《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三折》:「想这厮犯无祷于天罪,妄行无耻不知非,至此也还不愧,只待逐浪随波,成精作魅。」也作「随波逐流」。
分類:随波逐流
《國語辭典》:随波逐尘(隨波逐塵)  拼音:suí bō zhú chén
比喻人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而只是依从环境、潮流而行动。明。高濂《玉簪记》第二九出:「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也作「随波逐流」。
分類:随波逐流
《國語辭典》:随波逐浪(隨波逐浪)  拼音:suí bō zhú làng
比喻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而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至于那鸨儿们,一发随波逐浪,那晓得叶落归根?」亦指灵活应事,不落于固定形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杜少陵四》:「其一为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也作「随波逐流」。
《漢語大詞典》:随人俯仰(隨人俯仰)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侯朝宗 随人俯仰,致近俳优。”
《國語辭典》:特立独行(特立獨行)  拼音:tè lì dú xíng
行为独特,不随俗、不和众。《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唐。韩愈〈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漢語大詞典》:波流茅靡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明史·赵炳然传:“ 世宗 朝, 璁 、 萼 、 言 、 嵩 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國語辭典》:餔糟歠醨  拼音:bū zāo chuò lí
糟,酿酒的残渣。醨,薄酒。「餔糟歠醨」指吃酒渣,喝薄酒。语本《文选。卷三三。骚。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借以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也作「餔糟啜醨」。
《國語辭典》:卬首信眉  拼音:áng shǒu shēn méi
信,伸。卬首信眉指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样子。《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國語辭典》:趁浪逐波  拼音:chèn làng zhú bō
比喻没有主见,任人摆布。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大笑呵呵。」《孤本元明杂剧。孟母三移。第二折》:「你伴著狂朋怪友同相聚,趁浪逐波情意舒。」也作「趁波逐浪」。
《國語辭典》:飘蓬断梗(飄蓬斷梗)  拼音:piāo péng duàn gěng
散飞的蓬草和随波飘流的植物断茎。比喻飘泊不定的生活。明。汪錂《春芜记》第八出:「(旦)秋英,你回了,春芜可曾有了么?问卿卿,多应是飘蓬断梗浑无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出:「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漢語大詞典》:飘萍断梗(飄萍斷梗)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宋 周行己 《再和文叔》:“契阔十年纔道旧,间关千里又言旋。飘萍断梗无根柢,愁唤羸童理破韉。”
《漢語大詞典》:澜倒波随(瀾倒波隨)
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 明 宋濂 《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明 宋濂 《理学纂言序》:“当今学者澜倒波随,一惟卑陋之归, 伯清 能尊 朱子 之学而扶导之,岂非 朱子 之孝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