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沦溺(淪溺)
(1).沈没;淹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涉精神之渊,则沦溺而自失也。” 宋 戴埴 鼠璞·防海:“次至 向头 、 料角 ,水势湍险,一失水道,舟必沦溺。”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虽大水泛溢,高岸皆沦溺,而洲不没。”
(2).谓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难以自拔。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能独见崇替之理,自拔沦溺之中,舍败德之嶮涂,履长世之大道者,良甚鲜矣。”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彼 彭二林 者,又何所为而甘弃其饮酒食肉之身,昏瞀叫号,靡所胁驱,而遽自沦溺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夫使人元气黮浊,性如沉垽,或灵明已亏,沦溺嗜欲,斯已耳。”
(3).衰微。 宋 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帝纪》:“如 李翱 之徒亦号高世之材,所求尚不过如此,然则后之人材日以沦溺,其势必然。”
《國語辭典》:贼船(賊船)  拼音:zéi chuán
1.盗贼的船。
2.比喻专门诱迫人参加坏事或害人的勾当、陷阱。如:「误上贼船」。
《漢語大詞典》:坠渊(墜淵)
落入深渊。谓使陷入困境或受害。 清 赵翼 《浮论》诗:“浮论无稽概可删,坠渊加膝相回环。”《花月痕》第六回:“我们本是凭人搬弄的,爱之加膝,不爱之便要坠渊,又有什么凭据可説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蹈祸(蹈禍)
犹言陷入灾祸。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可速徙居他处,毋自蹈祸。”
分類:陷入灾祸
《漢語大詞典》:枉陷
(1).冤枉陷害;无故陷害。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横为故 齐王 冏 所见枉陷,诬臣与众人共作禪文。” 唐 李山甫 《风》诗:“能将尘土平欺客,爱把波澜枉陷人。”
(2).无辜而陷入。宋史·吕陶传:“今立法太严,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爱物之意也。”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水不断涌入,船身逐渐下沉。」
《國語辭典》:交困  拼音:jiāo kùn
1.一同陷入困境。如:「时局艰难,上下交困。」《明史。卷一六二。刘球列传》:「况南方水旱相仍,军民交困。若复动众,纷扰为忧。」
2.各种困难一起出现。如:「那个国家内外交困,情势相当危急。」
《漢語大詞典》:沦滞(淪滯)
(1).谓仕途阻塞,屈居下位。北齐书·司马膺之传:“以其疏简傲物,竟 天保 世,沦滞不齿。”北史·卢思道传:“ 思道 恃才地,多所陵轢,由是官途沦滞。”
(2).谓陷入苦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淮阴民女》:“我乃彼家亡女也,沦滞冥路久。”
(3).指陷入苦境的人。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协计》:“愿将金手提沦滞,整法舟 蓝桥 普济。”
《国语辞典》:迷倒  拼音:mí dǎo
1.使人陷入昏迷。如:「用药将人迷倒。」
2.因喜爱而失去自主。如:「她的气质、风采不知道迷倒多少男孩子。」
《漢語大詞典》:沦贱(淪賤)
陷入卑下地位。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古人常嘆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漢語大詞典》:入苙
语出《孟子·尽心》:“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苙,猪栏。后以“入苙”喻陷入圈套、牢笼。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犬羊嗜利畏威,终当入苙; 鸣泉公 亦有方略者,谅不致损威起侮也。”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此间之数万万人,所恃以赡饔飧而资事畜者,惟有鬻身入苙,充某制造厂之工匠,某洋行之肩挑……其最上者则为通事焉,为工头焉。”
《漢語大詞典》:垫陷(墊陷)
陷,下陷。亦谓陷入困境。《韩诗外传》卷一:“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垫陷生疾。” 宋 刘斧 《青琐高议·紫府真人记》:“城下一埽,多垫陷,颇费工役材料。”
《國語辭典》:受窘  拼音:shòu jiǒng
遭受或感到困窘。如:「他脸皮儿薄,别让他受窘。」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不争小人一个受苦,上辈古人,多有受窘的哩。」
《漢語大詞典》:阱兽(阱獸)
掉入陷阱中的野兽。比喻陷入困境之敌。 明 张煌言 《闽南行》:“不数年间杀运回, 汉 人復炽胡人灭;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
《国语辞典》:泥脚(泥脚)  拼音:ní jiǎo
1.泥质的地基。比喻根基不稳,容易倒塌。如:「这栋房子的地基如泥脚,经不起地震。」
2.陷入泥淖的脚。比喻事情遭遇困难,不易解决。如:「那人负债沉重,如泥脚般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