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宜兴瓷(宜兴瓷)  拼音:yí xīng cí
宜兴县所出产的紫泥陶器。制作精美,名闻遐迩。
《国语辞典》:赤土陶器  拼音:chì tǔ táo qì
一种陶器。因成品呈赤褐色,故称为「赤土陶器」。石器时代即有制作,以希腊的塔纳格拉小像最富盛名。
《国语辞典》:绿釉陶(绿釉陶)  拼音:lǜ yòu táo
汉代陶器。因所著釉多为绿色,故称为「绿釉陶」。
《国语辞典》:辽三彩(辽三彩)  拼音:liáo sān cǎi
一种陶瓷艺品。辽代仿唐的三彩陶器,以辽宁缸瓦窑所产最精良。釉色以黄、绿、褐为主,制作技法以贴花、印花居多;也受磁窑刻划花装饰法影响。其中以皮囊壶、凤首壶、罗汉三彩塑像最著名。也称为「辽瓷」。
《国语辞典》:陶瓷器  拼音:táo cí qì
陶器与瓷器的总称。经陶土或瓷土用水和成浆,然后注浆于模型翻制成型,再置于空气中乾燥后经窑烧、施釉、著色彩饰,重新烧制而成。简称为「陶瓷」。
《国语辞典》:宋三彩  拼音:sòng sān cǎi
延续唐三彩的三彩陶器。使用釉色为淡黄、深绿、酱紫等色。器形较少,以枕、灯、盆等实用器物为主。
《國語辭典》:彩陶  拼音:cǎi táo
指新石器时代所制作的陶器。表面绘有彩色的图案。中国最早出土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國語辭典》: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拼音:ní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谚语)宁可如珍贵的玉器被击碎,也不愿如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宁愿保全节操而死,也绝不苟且求活。《北齐书。卷四一。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也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國語辭典》:泥胎儿(泥胎兒)  拼音:ní tāi ér
还没有烧制的陶器坯子。如:「那批泥胎儿正等著进窑烧制。」也称为「泥坯」。
《國語辭典》:泥胎  拼音:ní tāi
未加彩饰或镀金的泥塑偶像。《红楼梦》第三九回:「连忙进去,一看泥胎,吓的我跑出来了,活似真的一般。」
《漢語大詞典》:炻器
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质地致密坚硬,跟瓷器相似,多呈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如水缸等。
《漢語大詞典》:埏蹂
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粘土。引申指反复修改、锤炼诗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诗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戛釜撞瓮(戛釜撞甕)
亦作“戞釜撞瓮”。 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戞釜撞瓮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诗话》卷六:“反覆吟咏数十过,有不知涕之何从者。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瓮,何由识其真哉!”
《漢語大詞典》:粮罂(糧罌,糧甖)
亦作“ 粮甖 ”。盛粮的陶器。大肚小口,古代墓葬用为明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牀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粮甖明器,故不得营,碑誌旒旐,弥在言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粮罂:“今丧家棺敛,柩中必置粮罌者……礼·檀弓曰:重,生道也。三礼图曰:重起于 商 代,以饭含餘粥以鬲盛之,名曰重。设之於庭,恐神依之以食。今之粮罌,即古重之遗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