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荆楚岁时记(荆楚岁时记)  拼音:jīng chǔ suì shí jì
书名。南朝梁宗懔撰,一卷,三十六条。记载荆楚之间自元旦到除夕的节令风俗。有隋朝杜公瞻注。
《国语辞典》:大年夜吃饺子(大年夜吃饺子)  拼音:dà nián yè chī jiǎo zi
(歇后语)没外人。大年夜全家团圆一起吃饺子,全是自家人。如:「俗话说:『大年夜吃饺子──没外人。』你去凑什么热闹!」
《国语辞典》:大年节(大年节)  拼音:dà nián jié
农历除夕。为阴历十二月最末一日的晚上。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史丞相梦赐器》:「正旦日,以语其夫人。夫人笑曰:『昨夜大年节,民俗所重,我家尚无杯酒脔肉,虚度岁华,安得有金银如是之富?』」也称为「大年日」、「大年夜」、「大除夕」。
《国语辞典》:兜喜神方  拼音:dōu xǐ shén fāng
上海人在除夕夜时,朝著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庙上烧一股香,祈求神明保祐自己在这一年里凡事都顺当,这种习俗称为「兜喜神方」。
《国语辞典》:赛路神(赛路神)  拼音:sài lù shén
旧俗除夕于门前设酒祭神,称为「赛路神」。
《漢語大詞典》:封岁(封歲)
犹辞岁。《说岳全传》第六一回:“到得除夜,狱官 倪完 备了三席酒,将两席分送在 岳云 、 张宪 房里;将这一席, 倪狱官 亲送到 岳爷 房内摆好,説道:‘今日是除夜,小官特备一杯水酒,替帅爷封岁。’”
分類:除夕
《國語辭典》:耳卜  拼音:ěr bǔ
旧时人有心事不能解决时,往往在除夕夜静听旁人说话以卜吉凶,称为「耳卜」。
《漢語大詞典》:碫磨斋(碫磨齋)
唐 时都城中寺院每年除夕修凿石磨,并于是日设素筵斋僧,称“碫磨斋”。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碫磨斋:“都下寺院,每岁用除碫磨,是日作碫磨斋。”
《漢語大詞典》:火塔子
塔形的炭堆。 吕梁山 一带风俗,大年除夕在当院把炭块垒积成塔状,供年初一拂晓时点燃。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二回:“腊月三十日你都忙得不能给家里做点活,你看院也没扫,火塔子也没垒,我长上四只手也做不完呀!”
《漢語大詞典》:拜官年
清 制,除夕清晨宫廷、官府行拜年之礼。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陞殿受贺;庶僚叩謁本管,谓之拜官年。”
《國語辭典》:大节夜(大節夜)  拼音:dà jié yè
农历除夕。宋代皇宫内称农历除夕为大节夜。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除》:「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为「大年夜」。
《漢語大詞典》:大年三十
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大致是个叫 张思义 的佃户,受了 纪 家的迫害,大年三十拿着刀闯上 纪 家楼,想要报仇。”
分類:阴历除夕
《國語辭典》:大年夜  拼音:dà nián yè
农历除夕。为阴历十二月最末一日的晚上。也称为「大年节」。
分類:阴历除夕
《漢語大詞典》:带岁(帶歲)
旧时除夕,按照小孩的年岁系钱、芝麻壳于衣带,称为“带岁”。《海丰县志》:“除夕,门前燎火,爆竹呼噪,俗曰叫明;以芝麻干置牀榻及地,俗曰躧岁;小儿按岁繫钱、芝麻殻於衣带,曰带岁。”
《漢語大詞典》:遣狱之化(遣獄之化)
典出晋书·良吏传·曹摅。 曹摅 为 临淄 令,岁夕,暂放狱囚回家,剋日令还,“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后以“遣狱之化”谓良吏治政清明。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 南阳 ,谢蒲鞭之政;任重 临淄 ,无遣狱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