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照岁(照歲)
民俗。除夕燃烛先人墓前,谓能照亮幽冥,称“照岁”。《民国建宁县志·风俗》:“除夕下午送烛至先人墓,云照岁。”
《國語辭典》:卖痴呆(賣痴獃)  拼音:mài chī dāi
宋朝吴地的习俗。在除夕时,大人们叫小儿到街上去呼叫,将痴呆卖掉,以希望在新岁里能变得聪敏。见宋。范成大〈卖痴呆。除夕〉词。
《國語辭典》:辞岁(辭歲)  拼音:cí suì
除夕夜家中晚辈向长辈行礼,互祝平安,称为「辞岁」。
《漢語大詞典》:团年(團年)
广东 地方称除夕夜家人团聚欢宴为团年。《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晚上就是团年时候, 粤 説团年即是结年之意,家家都具酒筵祷神祈福。” 欧阳山 《苦斗》四一:“怎么今天星期天,又是团年,表姐夫都不回家团聚呀?”
《国语辞典》:糁盆(糁盆)  拼音:sǎn pén
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旧俗于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时,焚烧松柴以送神的火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初如萤火,次若灯火。千条蜡烛燄难当,万座糁盆敌不住。」也作「籸盆」。
《國語辭典》:小除夕  拼音:xiǎo chú xì
除夕的前一日。简称为「小除」。
《國語辭典》:合家欢(合家歡)  拼音:hé jiā huān
1.全家欢乐。也作「閤家欢」。
2.全家合照的照片或合画的画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出五百两银子,请他画一张合家欢。」也作「閤家欢」。
3.饺子。《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家家户户闹轰的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國語辭典》:小年夜  拼音:xiǎo nián yè
1.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晚上。
2.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晚上。
《漢語大詞典》:照虚耗
古代风俗,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或除夕点灯照床下,以驱除秽邪鬼怪,谓之“照虚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夜於牀底点灯,谓之‘照虚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除夕……燃灯牀下,谓之照虚耗。”按,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七五:“虚耗,鬼也。异苑曰:‘虚耗鬼所至之处,令人损失财物,库藏空竭。’”
《国语辞典》:茶素  拼音:chá sù
1.咖啡碱的别名。参见「咖啡碱」条。
2.广东人称大年夜守岁时,用些茶点瓜果,边吃边谈的情况为「茶素」。
《国语辞典》:年夜饭(年夜饭)  拼音:nián yè fàn
除夕夜家人团聚所吃的餐宴。如:「一家大小围著圆桌吃年夜饭,享天伦乐,温馨无比。」也称为「年饭」。
《漢語大詞典》:合欢宴(合歡宴)
合家欢聚的宴席。指除夕团圆宴席。红楼梦第五三回:“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錁,摆上合欢宴来。”
《漢語大詞典》:团圆饼(團圓餅)
北京 地方称中秋祭月毕而食或留至除夕而食的月饼为团圆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如有剩月饼,仍整收於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漢語大詞典》:压岁盘(壓歲盤)
旧俗除夕用盘杂盛各种果品食物消夜称压岁盘。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所述即是此种风习。
《漢語大詞典》:押岁盘(押歲盤)
指旧时除夕长辈给小孩的用盘盛的各种礼物。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杉上又挂小牛、小马、飞艇、镰刀、千里镜,种种纸制玩具……做送小儿童的礼物--好一似 中国 的‘押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