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求雨  拼音:qiú yǔ
求神降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
分類:求雨降雨
《漢語大詞典》:郊霈
祀天求神而降雨。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张安道 为諫官,乞因郊霈,许诸帅纳其自新之请,以安西界生灵,其言甚美。”
《漢語大詞典》:暴尪
古代风俗,大旱不雨,则曝晒瘠病者,冀天哀怜之而降雨,谓之“暴尪”。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而奚若?’” 陈澔 集说:“左传注云:尪者,瘠病之人,其面上向,暴之者,冀天哀之而雨也。” 唐 杜甫 《雷》诗:“大旱山岳焦,密云復无雨……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尪,一本作“ 尩 ”。
《漢語大詞典》:雨信
降雨的消息。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某当为公至主者之所,密候雨信,必先期奉报。”
分類:降雨消息
《漢語大詞典》:唤雨鸠(唤雨鳩)
鸟名。即斑鸠。俗谓斑鸠呼啼能降雨,故名。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诗:“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鳩。”
《漢語大詞典》:三雨
谓连续数天降雨。 宋 黄庭坚 《次韵张昌言给事喜雨》:“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 任渊 注:“尔雅注曰:‘雨三日以上为霖。’”
《漢語大詞典》:降液
对天降雨露的敬称。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沉精降液,下为灵泉。” 明 刘基 《飞龙引》:“花光五色明朝霞,扶疎荫映 玉皇 家,沉精降液为丹砂。”
《漢語大詞典》:暴巫
古代风俗,大旱不雨,则曝晒女巫,冀天哀怜之而降雨,谓之“暴巫”。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曰:‘……吾欲暴巫而奚若?’” 郑玄 注:“巫主接神,亦覬天哀而雨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无伐名木,无斩山林,暴巫聚尪八日。” 汉 王充 论衡·订鬼:“童巫含阳,故大雩之祭,舞童暴巫。”
《漢語大詞典》:辨雨
普降雨水。辨,通“ 徧 ”。 汉 王充 论衡·明雩:“不崇朝而辨雨天下, 泰山 也。 泰山 雨天下,小山雨国邑。”
分類:降雨雨水
《漢語大詞典》:连澍(連澍)
连续降雨。旧唐书·李守礼传:“愆阳涉旬, 守礼 曰‘即雨’。果连澍。” 宋 王禹偁 《对雪示嘉祐》诗:“秋来连澍百日雨。禾黍飘溺多不收。”
分類:连续降雨
《漢語大詞典》:雨盘(雨盤)
用于洒水的木盘,因洒水似降雨,故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釃水一如雨点,设於井上,谓之雨盘。”
分類:洒水降雨
《国语辞典》:畦作  拼音:xī zuò
在降雨多、潮湿而排水不良的田地或黏重土田,须作畦后栽培,称为「畦作」。
《国语辞典》:兴云致雨(兴云致雨)  拼音:xīng yún zhì yǔ
兴起云气引起降雨。《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国语辞典》:局部雨  拼音:jú bù yǔ
气象预报时,部分地区降雨,而其他区域不降雨时,称为「局部雨」。
《漢語大詞典》:隔辙雨(隔轍雨)
夏季降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谓之隔辙雨,也称分龙雨。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时令谚语》:“ 河 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一:“俗以五月雨为分龙雨,一曰隔辙雨。”亦省作“ 隔辙 ”。埤雅·释天:“今俗五月谓之分龙雨,曰隔辙,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雨暘往往隔一辙而异也。” 宋 欧阳修 《喜雨》诗:“大雨虽霶霈,隔辙分晴阴。” 明 袁宏道 《显灵宫夜归》诗:“果然隔辙分晴阴,雨师似亦相回护。”
分類: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