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豫附
和附
初附
附奏
强附
附试
附赘
托附
托附
凭附
附尾
附录
附驿
阴附
附木
《國語辭典》:豫附  拼音:yù fù
悦乐而归顺。《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宋。朱熹拜张魏公墓下〉诗:「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
《漢語大詞典》:和附
(1).随声应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2).响应归附。新唐书·郭震传:“国家所患,惟 吐蕃 与 默啜 耳;今皆和附,是将大利於中国也。” 宋 陆游 《德勋庙碑》:“巨盗乘间,羣兇和附,公则建翦除安辑之成绩。”
《韵府拾遗 遇韵》:初附
晋书华谭传吴始初附未改其化
《漢語大詞典》:附奏
(1).附带上奏。后汉书·郎顗传:“谨復条便宜四事,附奏於左。”
(2).指奏禀。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马遵 曰:﹞‘请中官奏,臣不敢退。’中官曰:‘只知传宣,不管附奏。’”
《漢語大詞典》:强附
犹言牵强附会。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叙》:“传其所可知,其不可知者,不敢强附。”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此例既明,而后儒昧於词例,强附古制者,可以息其喙矣。”
分類:牵强附会
《漢語大詞典》:附试(附試)
谓在非本籍参加考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因事在他乡而未能归本贯者,皆就转运司附试。只是取人太少,却易为文才。”
《漢語大詞典》:附赘(附贅)
见“ 附赘县疣 ”。
《漢語大詞典》:附赘县疣(附贅縣疣)
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成玄英 疏:“附生之赘肉,县係之小疣。”亦作“ 附赘悬肬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亦省作“ 附赘 ”。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天文》之於《汉》《史》,实附赘之尤甚者也。” 宋 陈师道 《赠关彦长》:“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
《漢語大詞典》:托附
1.受托。
2.依附。
《國語辭典》:托附(託附)  拼音:tuō fù
依附别人以提高自己的身分。《旧唐书。卷六二。李大亮传》:「然颇托附权倖,倾心以事张易之、昌宗兄弟,由是深为谠正之士所讥。」
分類:依附受托
《漢語大詞典》:凭附(憑附)
(1).依附;依靠。 晋 潘岳 《寡妇赋》:“虽冥冥而罔覿兮,犹依依以凭附。”
(2).附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
(3).托附。 明 李东阳 《与汪抑之书》:“几欲致书奉弔,沉忧积冗,势不相及,加以故旧分散,虽有良便,无由凭附,至今耿耿。”
《漢語大詞典》:附尾
见“ 附驥尾 ”。
《國語辭典》:附骥尾(附驥尾)  拼音:fù jì wěi
比喻依靠他人而得名。《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到大邦,必要请一位大名下的先生,以附骥尾。」也作「附骥」。
《國語辭典》:附录(附錄)  拼音:fù lù
附于正文之后的记录或参考资料。如:「这本词典后面的附录〈度量衡单位换算表〉,在生活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漢語大詞典》:附驿(附驛)
交付驿使。宋史·文苑传一·朱昂:“乃拜工部侍郎致仕。翌日,遣使就第赐器币,给全奉,詔本府岁时存问,章奏听附驛以闻。”
分類:交付驿使
《骈字类编》:阴附(阴附)
战国策宫他谓周君曰宛恃秦而轻晋秦饥而宛亡郑恃魏而轻韩魏攻秦而郑亡邾莒亡于齐陈蔡亡于楚此皆恃援国而轻近敌也今君恃韩魏而轻秦国恐伤矣君不如使周最阴附于赵以备秦则不毁
《分类字锦》:附木
京房易传诛不原情其霜附木不下地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