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附书
附庸
附丽
归附
比附
依附
附益
附凤
阿附
相附
附下
降附
附翼
朋附
新附
《國語辭典》:附书(附書)  拼音:fù shū
寄书信。唐。杜甫 前出塞诗九首之四:「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明史。卷一四三。黄钺列传》:「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善得书,与钺相对哭,誓死国。」
分類:寄信
《國語辭典》:附庸  拼音:fù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
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匮,却放置酒瓶。」
《國語辭典》:附丽(附麗)  拼音:fù lì
依附。《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刘毅叛换,负衅西夏,凌上罔主,志肆奸暴,附丽协党,扇荡王畿。」《文选。左思。魏都赋》:「附丽皇极,思禀正朔。」
《國語辭典》:归附(歸附)  拼音:guī fù
归向依附。《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有吐谷浑、两突厥、浑契苾、沙陀等,各率部众归附。」
《國語辭典》:比附  拼音:bǐ fù
1.互相依附。如:「由于怀抱的志向相同,他们鱼帮水、水帮鱼,在官场比附互助。」《晋书。卷六○。列传。索靖》:「枝条顺气,转相比附。」
2.以近似的事物比拟。如:「修辞为文,比附譬喻为基本功之一。」《书经。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唐。孔颖达。正义:「人之所犯,不必当条,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國語辭典》:依附  拼音:yī fù
凭依、倚靠、从属。《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红楼梦》第三回:「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國語辭典》:附益  拼音:fù yì
增益。《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漢語大詞典》:附凤(附鳳)
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因以“附凤”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载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臣绍袭先业,奄有 江 表,顾以瞻乌未定,附凤何从!”
《國語辭典》:阿附  拼音:ē fù
巴结奉承,比附迎合。《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三国演义》第二○回:「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
《漢語大詞典》:相附
互相依附;结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原始要终,疎条布叶,道味相附,悬绪自接。”
《漢語大詞典》:附下
(1).降格迁就下僚。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孟献伯 相 鲁 ,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叔向 闻之,以告 苗賁皇 , 賁皇 非之曰:‘是出主之爵禄以附下也。’” 陈奇猷 集释:“出主之爵禄以附下,犹言去主之爵禄以从下也。”
(2).附和偏袒臣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子胥 无君, 马迁 附下,受诛取辱,何可尤人!”按,“ 马迁 附下”,指 司马迁 为 李陵 申辩事。
《國語辭典》:降附  拼音:xiáng fù
投降归附。《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
《漢語大詞典》:附翼
(1).比翼鸟。 汉 焦赣 《易林·需之蹇》:“比目附翼,欢乐相得,行止集同,终不离忒。”
(2).比翼,相傍相依地。南史·宋纪上·武帝:“﹝帝﹞行止时见二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覩焉。”
(3).引申为辅助。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 明 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 李梦阳 为冠, 何景明 附翼之。”
《漢語大詞典》:朋附
(1).勾结、阿附。魏书·高祖纪下:“若朋附豪势,陵抑孤弱,罪有常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晏 昔朋附姦邪,请立 独孤 后,上自恶而杀之。” 明 刘基 《〈照玄上人诗集〉序》:“此倡彼和,更相朋附。”
(2).结党营私。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唯守职业,实无朋附,竟坐飞语,贬在遐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 执中 尝寄嬖人於 周豫 之家,而 豫 姦諂,受知 执中 ,遂举 豫 召试馆职,此 执中 朋附宜罢免者三也。”
《漢語大詞典》:新附
(1).新近归附。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并 土新附, 习 以别部司马领 并州 刺史。”
(2).指新近归附的人。后汉书·王梁传:“从救 桃城 ,破 庞萌 等, 梁 战尤力,拜 山阳 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3).新近附入。 殷韵初 《〈说文解字〉前言》:“﹝ 徐鉉 ﹞增改之迹,约有五端……五、增加新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