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捕获(捕獲)  拼音:bǔ huò
缉捕。《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王道尊却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获得他甚紧。」
《漢語大詞典》:月笼(月籠)
月光照耀。亦指月光。梁书·沈约传:“风骚屑於园树,月笼连於池竹。”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桯史附录引 宋 岳飞 《小重山》词:“起来独自遶堦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漢語大詞典》:鍊形
道家谓修炼自身形体。汉武帝内传附录:“又夜恒存赤气,从天门入周身内外,在脑中变为火以燔身,身与火同光,如此存之,亦名曰鍊形。” 唐 刘得仁 《山中寻道人不遇》诗:“年过弱冠风尘里,常拟随师学鍊形。” 清 洪升 《长生殿·尸解》:“方纔鍊形之时,那锦褥也沾着金浆,故此得了仙气。”
《漢語大詞典》:石花
(1).钟乳水的花状凝结物。即碳酸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殷孽﹝集解﹞引 苏恭 曰:“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
(2).茶名。产于 四川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饮食器用:“石花、紫笋,皆茶名也。 剑 南有 蒙顶 石花, 湖州 有 顾渚 紫笋。” 宋 杨万里 《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石花紫笋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尔。”
(3).乌韭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乌韭
(4).珊瑚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殷孽﹝附录﹞引 寇宗奭 曰:“石花白色,圆如覆大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细文起,以指撩之,錚錚然有声。其体甚脆,不禁触击。”《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美丽的贝壳是它(小圆镜)的框,洁白的石花是它的座。”
(5).即石花菜。一种产于沿海的藻类植物,可供食用和提炼琼脂。
《漢語大詞典》:附见(附見)
谓见于正本的附录或正传的附传。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姑附见于此。” 刘知几 史通·列传“ 召平 纪信 ” 清 浦起龙 通释:“汉书 召平 附见《萧何传》, 纪信 附见《项籍传》。”
分類:正本附录
《漢語大詞典》:拗折
拗口不顺。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十:“即因 王介甫 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分類:拗口不顺
《國語辭典》:杜塞  拼音:dù sè
杜绝。《书经。费誓》「杜乃擭」句下汉。孔安国。传:「擭,捕兽机楹,当杜塞之。」
《國語辭典》:灯宵(燈宵)  拼音:dēng xiāo
灯节之夜。《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鸩鸯会》:「奈何往来之人,应接不暇,取便约在灯宵相会。」
分類:附录
《漢語大詞典》:玉冠
(1).玉饰之冠。《史记·秦始皇本纪》附录 汉 班固 曰:“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车黄屋,从百司,謁七庙。”
(2).指鸡冠。 南朝 梁简文帝 《斗鸡》诗:“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儔。”
(3).道士的帽子。 唐 项斯 《送宫人入道》诗:“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4).指白莲花冠。 唐 白居易 《六年秋重题白莲》诗:“素房含露玉冠鲜,紺叶摇风鈿扇圆。”
《漢語大詞典》:震詟(震讋)
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汉书·张汤传》:“乃遣 山 ( 狄山 )乘鄣。至月餘, 匈奴 斩 山 头而去。是后羣臣震讋。”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讋顽狡。”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二章附录:“今我民党,賡续起义……如火如荼,如熊如羆, 满 吏震讋。”
《漢語大詞典》:悬石(懸石)
(1).药名。为络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络石
(2).药名。生于冢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盐药﹝附录﹞引 保昇 曰:“人若常服鍊石者,至殁,冢中生悬石,若芒消,其冷如雪,杀火毒。”
(3).古时防守之具。 明 茅元仪 《武备志五·堡约》:“石宜二种,大者为悬石,用废碾石、陆轴之类为之,鼎足凿孔,下繫铁绳,一续麻索……敌有入壕墙者,则众以掷石共毙之。其推车蒙革肩版而至者,则下大石或以悬石击之。”
(4).岩洞中倒挂之石。一般称为石钟乳。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始兴记》:“县下流有石室,内有悬石,扣之声若磬,响十餘里。”
(5).见“ 悬石程书 ”。
《漢語大詞典》:悬石程书(懸石程書)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 始皇 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言 秦始皇 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后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清 钱谦益 《嚮言上》之二:“夫乱世之君,各贤其贤,虽有真贤而不能用也。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亦省作“ 悬石 ”。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为刑部郎中,能守训典……悬石允釐,挠而不烦,简而不傲。”
《漢語大詞典》:入木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國語辭典》:入殓(入殮)  拼音:rù liàn
把尸体放进棺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红楼梦》第六三回:「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國語辭典》:入木三分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漢語大詞典》:俗谛(俗諦)
(1).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2).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
《國語辭典》:谍报(諜報)  拼音:dié bào
运用间谍蒐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國語辭典》:淹没(淹沒)  拼音:yān mò
1.被水遮盖。如:「大水淹没稻田。」
2.蹧践埋没。如:「淹没人才」。
3.消失。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其本系随年之先后,编订成编;顾元、明以来,久已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