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7,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阿权膴仕
阿倾
阿其所好
阿其那
阿木忽郎
阿木林
阿那波那
阿那忽
阿那曲
阿囡
阿侬佳
阿耨达池
阿耨达山
阿堂
阿耨多罗
《漢語大詞典》:阿权膴仕(阿權膴仕)
阿附权势,以求得高位厚禄。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璂 则不能无辨:尝考党人之内,如 吕公著 、 韩维 ,初为 安石 延誉者也; 曾布 、 章惇 ,阿权膴仕; 李清臣 首倡绍述之説,以开国衅。”
《漢語大詞典》:阿倾(阿傾)
偏倚。 汉 刘向 列女传·晋圉怀嬴:“颂曰: 晋圉 质 秦 ,配以 怀嬴 , 圉 将与逃, 嬴 不肯听,亦不泄言,操心甚平,不告所从,无所阿倾。”
分類:偏倚
《國語辭典》:阿其所好  拼音:ē qí suǒ hào
迎合他人的喜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分類:迎合喜爱
《漢語大詞典》:阿其那
满语音译。旧说是狗的意思。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皇帝 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参见“ 塞思黑 ”。
《漢語大詞典》:塞思黑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漢語大詞典》:阿木忽郎
古蒙古语。平安。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吉祥,如伯颜者,富也,只儿哈朗者,快乐也,阿木忽郎者,安也。”
《漢語大詞典》:阿木林
方言。傻瓜;呆子。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我不是‘老上海’,不知道 上海滩 上先前的相骂,彼此是怎样赐谥的了。但看看记载,还不过是‘曲辫子’、‘阿木林’。” 朱自清 《海行杂记》:“最好开船前两小时或一小时到船上,那便显得你是一个有‘涵养工夫’的,非急莘莘的‘阿木林’可比了。” 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四:“过了几年,物资样样紧张起来,没有点‘三分三’的人什么都买不到了,他倒又想一下子样样都买全,岂不又做了阿木林!”
《漢語大詞典》:阿那波那
梵语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但契经不云乎?阿那波那,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门,此门彻下彻上,不局藏教。”
《漢語大詞典》:阿那忽
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 婀 ”。忽,助词。
元 杂剧曲牌名,属双调。传自 女真 或 蒙古 。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阿那忽﹞酒劝到根前,只办的推延。桃花去年人面,偏怎生冷落了今年。”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他将那阿那忽腔儿合唱,越感起我悲伤。”
《漢語大詞典》:阿那曲
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 杨太真 所作, 宋 人又名《鸡叫子》词律·阿那曲:“即仄韵七言絶句,平仄不拘。又按此调《词谱》未收,疑即《紇那曲》之转音,《紇那曲》本五言七言絶句也。”
《漢語大詞典》:阿囡
方言。对女儿的亲昵称呼。 茅盾 《林家铺子》一:“ 林大娘 慌得没有工夫打呃,挣扎着说:‘阿囡,呃,不要哭--过了年,你爸爸有钱,就给你制新衣服,呃,那些狠心的强盗!’”
《漢語大詞典》:阿侬佳(阿儂佳)
方言。称幼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李寧圃 太守《潮州竹枝》云:‘销魂种子阿儂佳,开襆千金莫浪夸。’六篷船幼女呼‘阿儂佳’。” 清 张心泰 《粤游小志·妓女》:“ 潮州 六篷船,呼幼女曰阿儂佳。”
分類:方言幼女
《漢語大詞典》:阿耨达池(阿耨達池)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 雪山 在 中天竺国 ;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 阿耨达池 ,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 黄河 盖其一派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达池 ,东从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 缚芻河 ,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 从多河 ,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脑儿 阿耨达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 明 唐顺之 《雪诗和苏韵》之十:“ 葱岭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阿耨达山(阿耨達山)
即 昆仑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阿耨达山 ,一名 崑崙山 ,其山为天柱,在 雍州 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 傉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 阿耨达山 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 崑崙山 。 穆天子 所至,即 阿耨达宫 也。”一说,即 冈底斯山 ,在 西藏自治区 南部。《清一统志·西藏·冈底斯山》:“今 阿里 为 藏 中极西南地,近古 天竺 境……疑此(指 冈底斯山 )即 阿耨达山 也。”
分類:昆仑山
《漢語大詞典》:阿堂
母亲。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张浚 欲力论时事,以母 许 年高,言之恐被祸。 许 知之,诵其父举制科策曰:‘臣寧言而死于斧鉞,不忍不言而负陛下。’ 浚 意遂决……好阿堂。”
分類:母亲
《國語辭典》:阿耨多罗(阿耨多羅)  拼音:ā nòu duō luó
无上、最殊胜,为梵语Anuttara的音译。《大智度论》卷二:「复次知世间相,非有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去,非不去,如是相亦不著清净,常不坏相如虚空,是名知世间,复名阿耨多罗。」